糯米糍
糯米糍,又叫状元糍。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村里家家户户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
美食渊源
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村里家家户户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路上,邹应龙渴了,喝上几口清泉,饿了,啃上几口糍粑。
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京都,由于才华出众,殿试对答如流,宁宗皇帝御笔亲点他状元及第。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糍把呈献给皇上品尝时,连皇上也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
制作方法
制作的原料用当地质地纯正,色泽透明的耨米,在水里浸泡三、四个小时,用旺火蒸熟,倒入石臼里,两人用木制的杵头,一上一下轮番舂打,将米饭打成糊团,然后趁热双掌托起用力一掷,整臼的糍粑便完整的置于事先准备好的簸箕里,周围等待捏糍粑的人,双手蘸些油料,将糍粑分成三、四个小糍团,再把小糍团搓成蘑菇状,从拇指与食指缝间挤出乒乓球大小的糍团,甩到放黄豆粉、花生粉、芝麻、食糖等调料的盆子里,不断滚动,当洁白的糍团沾满了粉料后,一粒粒糍粑颜色变成淡黄,软韧适中,香甜可口。如果没有马上食用,则不用沾上粉料,而是整齐地摆放开来,慢慢风干。风干的小糍粑,吃法更是多种多样,除了待客食用外,也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特色种类及其制作方法
·鸳鸯糯米糍
糯米糍因是用糯米粉制成,故十分柔软、有粘性,所以潮州人说某种东西很柔软时,总爱说成“软过糯米糍”。
制法:
1.将糯米粉、粟粉、澄面、砂糖、生油、清水混合拌匀成糊状,倒入擦过油的糕盆内,用猛火蒸约30分钟。
2.花生、芝麻炒香压碎,用少许糖水拌匀,捏成球形馅料。 3.将蒸熟的糯米糍皮趁热倒出,切成长条,再切成块粒压扁圆,包入花生馅,黏满椰蓉或黑芝麻即成。
提示 :也可将蒸热的糯米糍皮用剪成小块状,黏满花生碎食用。市面有一种颇受欢迎之街边小食,就是用这个方法制成的。
特点 :柔软、粘性大、香甜可口。
·花生酱糯米糍
配料: 糯米粉50克, 玉米淀粉1茶匙, 砂糖1汤匙, 椰奶60毫升, 水120毫升, 花生酱, 椰蓉。
操作:
1.把椰蓉摊开放在盘子里.。
2.把糯米粉, 玉米淀粉, 砂糖, 椰奶, 和水混合均匀. 这时的混合液体很稀 。
3.把混合液体放入蒸锅大火蒸15分种, 直到混合液体呈透明的固体状. 取出粉团稍凉 。
4.舀一汤匙粉团, 压平, 中间放一茶匙馅包好, 再放到椰蓉里滚一下, 就成了.
小贴士:
1.蒸好的粉团很粘, 最好不要用手包糯米糍, 而是垫一层朔胶纸, 象冰箱用的Plastic Wrap. 在工作台上铺一层朔胶纸, 上面放一汤匙粉团, 再上面又铺一层朔胶纸.
2.用擀面棍隔着朔胶纸把粉团擀得很薄, 象饺子皮一样.
3.掀开最上层的朔胶纸, 放一茶匙馅.
4.定形: 把正上方, 正下方, 正左方, 和正右方四点粉团合在一起. 粉团非常柔软, 两张粉团一碰就合得天衣无缝. 把这四点搞妥, 糯米糍就基本上成圆形, 再把其它边向中间合拢.
·双味糯米糍
双味糯米糍此糕点制作方法虽然有点复杂,不过它的最大的特点是色、香、味俱全,非常诱人!
制作方法:
1、紫薯去皮蒸熟,加入适量糖、黄油乘热,捣烂搅拌成泥,为紫薯馅;
2、速溶黑芝麻粉一点一点加入适量开水、糖、黄油搅拌成泥,为黑芝麻馅;
3、南瓜蒸熟,乘热加入糯米粉、澄粉、玉米油(比例为5:1:1)搅拌;
4、和成软硬适中的南瓜面团;
5、紫薯馅、黑芝麻馅、南瓜团各分成相同数量的等份;
6、取一个南瓜团稍稍按压成片状,放入一个馅料;
7、一手托住面团,另一只手拇指用力,用转压的方式包成圆团,滚圆;
8、下垫烘焙纸,水开后大火蒸10-15分钟;
9、小心取出,每一个都均匀的滚上细椰丝即可。
贴心小提示:
1、紫薯、南瓜蒸熟的步骤也可用微波炉操作,但紫薯微波容易变干,微波前加少许凉水;
2、速溶黑芝麻粉就是市售的冲泡型黑芝麻糊;
3、制作馅料的时候加入适量黄油,可使馅料更润泽美味;
4、糯米粉、澄粉、玉米油比例为5:1:1较好,加入适量澄粉可降低糯米粉的黏度,使之不那么黏牙,但加的太多,面皮就会发硬,口感不佳;
5、最后蒸的时候,已经是半成品,虽然很容易熟,但还是要视糯米团大小适当减少、增加蒸制时间,以免出现个别不熟的现象;
6、做好的糯米糍,建议室温保存,尽早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