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晋书》作者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
拟订修史体例:敬播(注:没有流传下来。) 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有题“御撰”。
《晋书》的成就
·记载完备
唐之前的各晋史,或仅记西晋一朝史事,或虽兼记两晋史事,但对十六国史事则无专门记述。可说都非完备的晋史。与唐之前的各晋史相比,《晋书》的内容较为详尽且广博,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舆服志》和《礼志》《乐志》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崇尚礼仪服饰的风气。赵翼说:“唐初修《晋书》,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今据《晋》、《宋》等《书》列传所载诸家之为《晋书》者,无虑数十种。”
·补旧史之不足
《三国志》有纪、传而无志。而《晋书》中的志,多从三国时期写起。关于曹魏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营西北,及晋朝占田制多有着墨。《食货志》讲东汉、三国时代的经济发展,可补《后汉书》、《三国志》之不足。但是晋书过分吹捧了司马懿,贬低诸葛亮。许多司马懿的战功,陈寿编纂的《三国志》并没有记载。
·体例创新
《晋书》有“载记”三十卷,记载了古代中国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建立的十六国政权。这是《晋书》在纪传体史书体例上的一个创造。东汉班固曾经写过“载记”,但并非记载少数民族政权的史事。
而班固的“载记”也非作为史书的组成部分。《晋书·载记》则为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丰富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
晋书的不足
·记述荒诞
《晋书》继承了前代晋史著作的缺点,记述了大量的神怪故事,《搜神记》、《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之谈也加以收录。
·史料取舍不够严谨
据历史学者考察,在修撰《晋书》时期,所能见到晋代文献很多,除各专史外,还有大量的诏令、仪注、起居注以及文集。但《晋书》的编撰者主要只采用臧荣绪的晋书作为蓝本,并兼采笔记小说的记载,稍加增饰。对于其他各家的晋史和有关史料,虽曾参考,但却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唐代成书之后,即受到当代人的指实,认为它“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竞为绮艳,不求笃实”。刘知几在《史通》里也批评它不重视史料的甄别去取,只追求文字的华丽。清人张熷在《读史举正》举出《晋书》谬误达450多条。钱大昕批评《晋书》“涉笔便误”。
晋史其他版本
·九家晋书
九家晋书见于隋书经籍志,均为纪传体。另有梁代人郑忠所撰《晋书》七卷、庾铣《东晋新书》七卷,皆不存。
晋书九十三卷,晋著作郎王隐撰。隋代存八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十一卷。 晋书四十四卷,晋散骑常侍虞预撰。下迄于明帝。隋代存二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鲁迅辑本一卷。 晋书十四卷,晋中书郎朱凤撰。下迄于元帝,未完成。隋代存十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中兴书七十八卷,宋湘东太守何法盛撰。起于东晋。有汤球辑本七卷。 晋书三十六卷,宋临川内史谢灵运撰。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书一百一十卷,南齐徐州主簿臧荣绪撰。有汤球辑本十七卷、补遗一卷。 晋书一百零二卷,梁侍中萧子云撰。隋代存十一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史草三十卷,梁吏部尚书萧子显撰。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书一百一十一卷,梁尚书仆射沈约撰。有汤球辑本一卷。
·九家晋纪
九家晋纪皆为编年体,除裴松之晋纪外皆见于隋书经籍志。编年体晋史另有汉晋春秋、晋阳秋、续晋阳秋。
晋纪四卷,晋平原内史陆机撰,有汤球辑本三条。 晋纪二十三卷,晋散骑常侍干宝撰,下迄于愍帝,有汤球辑本1卷。 晋纪十卷,晋前军咨议曹嘉之撰,有汤球辑本十三条。 晋纪十一卷,晋荆州别驾邓粲撰,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纪二十三卷,宋中散大夫刘谦之撰,有汤球辑本七条。 晋纪十卷,宋吴兴太守王韶之 撰,有黄奭辑本一卷。 晋纪四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广撰,有黄奭辑本一卷。 续晋纪五卷,宋新兴太守郭季产撰,有黄奭辑本一卷。 晋纪,卷帙不详,宋太中大夫裴松之撰,有汤球辑本二条。
·其他晋史著作
成书于晋代至南北朝、唐代的晋史与十六国史并不止十八家,还有不少晋史的佚文散见于诸书注释以及类书之中。目前以清人汤球和黄奭的辑本较为完备。
《晋书》目录
·帝纪
《晋书》帝纪第二 景帝 文帝
·志
《晋书》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 《晋书》志第六 律历上
·列传
·载记
《晋书》载记第一 刘元海(子和 刘宣) 《晋书》载记第二 刘聪
《晋书》载记第三 刘曜(以上三卷记载汉赵历史) 《晋书》载记第四 石勒上
《晋书》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以上四卷记载后赵历史) 《晋书》载记第八 慕容廆
《晋书》载记第十一 慕容暐 慕容恪 阳骛 皇甫真(以上四卷记载前燕历史) 《晋书》载记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堕
《晋书》载记第十九 姚泓(以上四卷记载后秦历史) 《晋书》载记第二十 李特 李流
《晋书》载记第二十四 慕容宝 盛 熙 云(以上两卷记载后燕历史并附载西燕) 《晋书》载记第二十五 乞伏国仁 干归 炽磐 冯跋(记载西秦历史并附录北燕) 《晋书》载记第二十六 秃发乌孤 利鹿孤 傉檀(记载南凉历史) 《晋书》载记第二十七 慕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