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中国的位置(红色部分)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
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
上海市,西界
安徽省和
江西省,南连
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下辖杭州、
温州、宁波3个副省级城市,绍兴、湖州、
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
舟山8个地级市,共11个省辖市。
浙江省行政区划

浙江省行政区划
浙江现辖11个地级市,其中杭州和宁波两市拥有副省级城市的地位。下分90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再下分为乡级行政区,截至2007年底时共有1516个,包括754个镇,457个乡(包括14个民族乡)和304个街道办事处。
杭州市: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 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 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 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 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 绍兴市: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 丽水市: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畲族自治县 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 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 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名称由来
“浙江”是
钱塘江的古称,意为曲折的江水。唐代时,分江南东道设立两浙道,是为“浙”字第一次成为地方政府的名称,“浙江”之名由钱塘江流域,延伸至北起长江,南至平阳,西倚茅山、天目山,东滨大海,囊括太湖、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鳌江等几大流域的共同的政治和文化地理名称。 这一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为越人聚居地,也是越国的本部,又曾被吴国占领,后又成为楚国的一部分。秦统一中国后,即在这里设立会稽郡,属扬州。三国时属于东吴,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南朝。唐宋之际又相继为两浙道、吴越国和两浙路的辖区,因吴越国内设13个州级行政区,故并称“两浙十三州”。吴越国主要范围均为今天的浙江全境,以及上海市和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宁德、
寿光,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即为今天吴越文化和吴语的占据主导的区域。
明朝初年,设置“浙江布政使司”治杭州,而一些靠近福建的地区以苍南金乡为界,划入福建行省。自此大致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浙江省辖区域。
·象征
浙江简称浙。地处江南故地,境内最大河流为钱塘江,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省最高峰。钱江潮常被媒体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8年浙江省开展评选省花和省树。其中兰花和樟树得票最高。2009年1月16日浙江省召开“关注森林”工作会议,正式确认樟树为省树、兰花为省花,该次会议同时确定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毛竹(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为浙江省特色树,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为浙江省特色花。地标:西湖,杭州湾跨海大桥
历史
·先越和越国时代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直至新石器时代,先后出现上山文化、小黄山文化、跨湖桥文化、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及
良渚文化。其中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代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进入青铜时代后,太湖和钱塘江流域进入马桥文化时期,该地居民被称为“越人”。考古上属于马桥文化类型及接近的文化遗址大量在太湖地区、钱塘江流域、宁绍平原被发现,是当时少受中原影响的独立发展的文化。 到商末周初时期,越人建立了越国,并于春秋时期在浙江一带兴盛。此时,位于北边的吴国也迅速发展,并且比越国强盛的更快,吴国在消灭了江北的邗国(今苏中扬州)、淮夷等国后,与两浙的冲突激增。吴王阖闾时,以越国不协助吴国攻打楚国为由而入侵越国,结果阖闾中箭身亡。继任吴王夫差同越王勾践进行了20余年的战争,最后越王勾践于前473年消灭北面的强国吴国,光复两浙,进而吞并吴国,并迁都山东琅琊。 由于受到楚国持续打击,勾践的子孙越王朱句被迫把国都迁回到吴国灭亡时的首都——苏州,此后四代越王都以苏州为都,直到楚国占领苏州。 越王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齐威王使说客成功说服越国不打齐国转攻楚国,遭到楚威王的军队反击,越国大败,导致越国由盛转衰。公元前306年,楚国占领越国国都苏州,在浙西设立江东郡,越国退往钱塘江以东固守。同时,浙江南部的东瓯国是越国的一个封臣。 在越国和吴国长期的交往中,并且由于越国最终吞灭吴国,并统治达167年之久,越和吴的文化逐渐由异趋同,融为一体。
·秦至六朝
秦国灭楚国以后,旋即进入两浙,“降越君,置会稽郡”,两浙成为秦会稽郡的一部分,郡治在吴、越两国故都吴县(今苏州)。秦二世元年(前209),天下反秦。流亡江南的原楚国淮北贵族项羽在苏州袭杀秦会稽郡太守,率领8000江东子弟起兵。刘邦建立汉朝后,两浙仍置会稽郡。浙江东南部的东瓯国在吴王刘濞叛乱以后被闽越国灭亡,后来也属会稽郡管辖。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治所迁往山阴(今绍兴),苏州成为新设的吴郡治所。 东汉末年,浙江曾为军阀
王朗和严白虎所据,后来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孙坚及其子
孙策、
孙权逐步统一长江下游地区。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在赤壁大胜南侵的
曹操数十万汉军。222年,孙权受魏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吴国正式脱离魏国独立,浙江向为孙氏吴国领地。期间向浙江西部和皖南等山地仍为山越部落进行征抚,并且大事屯田,以增强国力,直至280年,吴降晋。318年,因五胡乱华,晋皇室南下至前吴国故都南京,始称东晋,此后在一系列宫廷政变后,至东晋灭亡。六朝期间大量中原汉人贵族和士大夫南迁至南京周围和太湖以西。浙江(包括属同一文化圈的太湖流域大部分地区)尚不是这次汉人南迁的最主要居住地,但是仍有不少北方门阀进入浙江。有名的包括谢氏(谢灵运等)、王氏(王羲之家族)等。当时浙江大多数时候属于“扬州”。吴兴郡(今湖州)、临海郡(今台州)、永嘉郡(今温州)等新的行政区划也是那时建立的。
·隋唐至吴越国时期
公元589年,在陈为隋所并后,浙江再次进入中原王朝统治时期。隋朝修建了大运河,将太湖流域和洛阳连接起来。 武德九年唐军进入浙江地。从贞观元年开始,太湖流域由于物产丰厚,战争时期粮食大批被征调到北方。唐高宗年间,两浙已经有一定比重的北方氏族移入,经济也向纵深发展。由于江南茶业的发展,唐时增设了多个山地产茶县。安史之乱后,因为河北沦陷,关东失守,两浙在全国赋税来源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北方局势的混乱也使更多北方文人迁入两浙。 8世纪开始,设立浙江西道节度使(驻地今苏南镇江)和浙江东道节度使(驻地绍兴),大体延续了秦汉会稽郡的范围。两浙藩镇的统治最终演化成后来的吴越国割据,至978年,宋以武力消灭了南方八个国家,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弘俶按先祖遗训归附宋朝。
·宋、元时期
北宋在原吴越国地设立两浙路,下设14个州:分别为苏州、常州、润州、杭州、湖州、秀州(嘉兴)、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台州(临海)、婺州(金华)、衢州、睦州(建德梅城)、温州和处州(丽水)。两浙路基本继承了唐代的两浙道。 1127年当北宋灭亡以后,宋室在杭州建立南宋。今天浙江的省会杭州,当时称做“临安”,就成为南宋的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临时首都)。由于两浙多年未受战火侵袭,这段时期的浙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并凭借粮食、茶叶和丝绸等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赋税重地。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结束了杭州作为临时首都(行在)的年代。元朝将原来的两浙路与两淮路合并,设立江淮等路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西路,两浙西路)地,又称淮东行省、扬州行省。省会治于原淮南东路首府扬州,起至1299年,淅冮境内的行政区划经多次更改。 元朝时访华的马可波罗对这里的繁荣与美丽感到惊讶,称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但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南方仍然存疑。
·明朝
朱元璋的明朝军队在1368年击败方国珍在今浙江内的武装,占领今浙江全部,设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朱元璋后 将首都应天府(今天的南京)和龙兴地中都凤阳组成一个新的行政区划——南京(南直隶),将原宋朝浙西路的苏州、松江、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南直隶;后因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实在太小,1381年,湖州府、嘉兴府地划予,从此太湖流域分属两地,而浙江省范围于此后700年间未有太大改变。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设立11个府、l州、75县。 明朝时浙江是全国赋税重地之一。此时嘉兴、湖州发展为生丝的主要产地。对外贸易也极其活跃。但是朱元璋对两浙人支持张士诚和方国珍对抗明朝向来不满,遂对包括浙江在内的沿海实施封闭锁国的海禁政策,使商业文明和重商倾向较明显的浙江备受压制。海禁严时更有“片板不许下海”的规定,并实行“迁海令”,沿海居民一概内迁,严重威胁沿海居民生计。洪武十九年(1386年)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 故有明一代沿海渔商民冲击海禁的事件频频发生,到嘉靖朝时终酿成所谓的大倭患。实则倭寇之中,闽浙人比例最高。
·清朝
清兵入浙后,于康熙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为浙江省,军事上由闽浙总督节制。由于浙江曾积极抵抗清兵,满清对江南文人采取高压政策,野蛮的文字狱、明史案即发生于浙江,在浙江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吕留良开棺戮尸、捕杀曾静等事件。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5日,英军炮轰定海城,鸦片战争正式爆发。翌日城陷,定海镇总兵
葛云飞、寿春镇总兵
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率军抵抗后阵亡。根据战后签订的中英江宁条约,宁波成为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61年,太平军从江西进入浙江省,作为当时中国的官员和绅士的主要来源地,江浙地区对于儒教的信仰致使民团不断与太平军作战,以致浙江受太平天国战争所害人口损失过半,西部的湖州、杭州两府各县尤甚,武康、孝丰、安吉3县更损失人口在96%以上。战争也导致大批江浙人士进入上海的外国租借避难,对上海的开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战争后期,尾随太平军入浙的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势力在浙江迅速扩张,1861年后的多任浙江巡抚均由湘军把持,一改过去进士出身的文人出任巡抚的传统。直到葛毕氏案发生后,湘军的力量才大为削弱。
义和团运动及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浙江省参与东南互保,免受战争侵扰。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杭州新军于1911年11月发动起义成立以浙江人为首的浙江都督府,宣告浙江独立。1916年4月12日浙江省加入反袁护国运动而宣布独立,但由于局势动荡,1917年1月,北洋政府任命杨善德带兵来杭任浙江督军,齐耀珊任浙江省长,浙人治浙时代结束。 杨善德就任浙江督军后,浙江省被正式纳入皖系军阀势力范围。杨去世后,卢永祥接任浙江督军。因当时的江苏省为直系军阀统治,所以浙江督军节制同属皖系的上海地区,导致后来江浙战争爆发。历时个多月的战争结束,直系获胜。直系的孙传芳任督军,直至1927年2月底,北伐军占领浙江全境,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
浙江沦陷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属于第三战区。北部的嘉兴、吴兴、长兴等地是前期淞沪会战的主要战场之一。至年底,杭州以北平原地区全面失守。为阻缓日军行动,国民政府对浙江实行焦土政策,形成中日隔钱塘江对峙的浙江正面战场。浙江沦陷后,先被编入日军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到1940年再被编入汪伪政权。至8月28日松阳,丽水相继克复,省军政机关、部队陆续回迁,会集云和。从此云和成为浙江省临时省会直至杭州光复。 1945年9月4日第3战区参谋长张世希与驻杭州的日军第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在富阳宋殿村(今属富阳市受降镇)举行洽降会谈,浙江光复。
光复后及国共内战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共4个兵团10个军分兵数路进入浙江作战。5月,温州、杭州、宁波等浙江大陆各城相继易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浙江省政府迁至舟山,继续有效统治浙江沿海诸岛。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驻舟山各机构及中华民国国军共12.5万人及当地民众约2万人撤退台湾,省政府因之撤销。随后解放军陆续接管舟山群岛各岛。 国民政府弃守舟山后,仍保有浙江东南的大陈列岛(台州列岛)、一江山等岛而由国民政府控制。1955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陷一江山岛,国民政府见大势已去,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护航下,将大陈岛上的军队和居民全部撤退至台湾,随后更撤离南麂。浙江省至此全境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 国共政权交替后,如其他各省一样,浙江也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原来发达的商业文明因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而沉寂。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浙江才恢复新生。 浙江省的南部山岭起伏,有限的耕地使得难以仅靠农业生存。邓小平在中国实行经济改革,给这一地区的人们带来机遇,他们将生意做遍了全中国。通过勤奋的工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低工资成本和放眼世界市场的眼光,浙江南部经济迅速崛起,并涌现出全国私营经济代表的温州。浙东地区全国航运业巨头云集的宁波,浙中地区全球轻纺市场中心绍兴及以小商品城著称的义乌等典型,加上传统上比较富裕的浙江北部地区。这个时期的浙江省至今一直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浙江模式也成为一种发展典型。
自然条件
·气候
浙江省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多雨,气候多变;夏季(6-9月)漫长,并且炎热潮湿;秋季温暖干燥;冬季短暂但寒冷(除南部温州地区冬季较暖和)。年平均气温 15~1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C,极端最低气温-2.2~-17.4℃。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30°C,极端最高气温 33~43℃。 受东亚季风影响,风向和降水在夏季和冬季有显著变化。年降水量为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初夏降水丰沛,俗称梅雨季节,而夏末经常受到太平洋热带风暴的袭击。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部括苍山、雁荡山、四明山等山区降水量较多,海岛和中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温度则以中部金衢盆地最高,四周较低。冬季季风方向为西北风,气温由北往南提升。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又受热带季风和大陆冷气团双重影响,是中国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但其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小。
·地形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北邻
上海市、
江苏省、西依
安徽省、
江西省、南接
福建省。东侧面临东海,大部分海岸线相当曲折,海湾、岛屿众多。浙江陆域面积占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省内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山地丘陵占浙江总面积的70.4%,平原和盆地占总面积的23.2%。 浙江省总体上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并且大体上西部和南部的海拔较高。天台山、四明山、天目山、雁荡山几大山系贯穿全省,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全省最高峰是西南部的黄茅尖 (1921米)。天目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天台山往东北延伸没入东海,构成舟山群岛。 浙江的平原多分布几大河流的下游入海口处。 北部的杭嘉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地势极为低平,河网密布,有京杭大运河穿过,主要城市有杭州、嘉兴和湖州。此外,在沿海和沿河地带也有不少小型平原或盆地,多呈狭长的形状。 宁绍平原位于浙江东部沿海,地处曹娥江和甬江的下游,主要城市有宁波和绍兴。 灵江下游是温黄平原,包括台州市区和临海市、温岭市的部分地区。瓯江和飞云江下游为温瑞平原,包括温州市区和瑞安市。鳌江下游左岸为平阳县的小南平原,右岸为苍南县的江南平原。以上平原地区均土肥水深,五谷丰衍,颇有一派江南“鱼米之乡”之景。 金衢盆地沿衢江伸展,主要城市有金华和衢州,是浙江最大的盆地。其他较大的盆地还有诸暨盆地、新嵊盆地、天台盆地、松古盆地等。
·河流与湖泊
浙江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8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 浙江省水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主要河流大部分源短流急,流域面积狭小,河流和湖泊占总面积的6.4%。依西南高东北低地势,多数河流发源于西部或中部,向东或东北方向注入东海。 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钱塘江,其正源新安江出自安徽省徽州地区,南源兰江出自开化县。两源在建德市梅城镇汇合,注入杭州湾。钱塘江较大的支流还有金华江、分水江、壶源溪、浦阳江、曹娥江等。钱江潮为著名水文景观,驰名天下。位于浙江北部的苕溪注入太湖,有东、西苕溪二个源头,属于长江流域的一部分。加上瓯江、灵江、甬江、飞云江和鳌江这五条主要的独流入海的河流,合称为浙江七大水系。曹娥江早期被认为是独立入海的河流,目前已被确认为钱塘江最后一个大支流,所以有时也将曹娥江和七大水系并称浙江八大水系。 太湖是浙江省和江苏省的界湖,湖州市吴兴区和长兴县位于太湖南岸。除太湖外,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最大的天然湖泊是宁波的东钱湖,水面面积19.89平方公里。其它有名的湖泊有杭州的西湖、嘉兴的南湖等、绍兴的东湖。最大的人工湖是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 浙江在河流治理方面的历史较为悠久,史传大禹治水“大会诸候于会稽”。丽水通济堰、鄞县它山堰、钱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传至今。
·海洋和岛屿
浙江大陆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海域属于东海的一部分,其中属于内水的面积3.09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包括毗连区、中国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公里。杭州湾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海湾。 浙江省岸长水深,海岸线(包括海岛海岸线)总长6646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北起平湖市金丝娘桥,南至苍南县虎头鼻,全长1840公里,居全国第5位。共有可建万吨以上泊位岸线为253公里,约占全国的1/3以上,其中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资源为105.8公里,各处的深水岸线均有深水航道与外海相连,并有相应的锚地。。 岛屿星罗棋布,数量居中国之冠。 1988年至1995年进行的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陆地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无居民海岛2886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0%强。 舟山群岛中的舟山岛为浙江省内第一大岛屿,也是大中华地区第四大岛,最北的岛屿是花鸟山,最南为七星岛。2007年12月3日,浙江省召开第一次无居民海岛管理联席会议,加快对无居民海岛的管理。 长期以来浙江沿海各地不断进行了填海和连陆。21世纪更是有多项大规模填海工程上马,如洋山港建设、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岭东海塘围涂工程(2000年—2008年)等。
·矿产资源
浙江是一个矿产资源小省,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明矾石在苍南县储量非常丰富,该县南部的矾山矿区明矾矿储量占全国的80%、世界储量的60%,素有“世界矾都”的美誉。 浙江的石灰石储量非常丰富,石灰石是水泥的主要原料,浙江的水泥产量占全国的10%。浙江缙云是中国沸石重要产地。 煤炭和铁的资源较缺乏,煤炭主要产自长兴县西北部与安徽省接壤处,有长广煤矿,绍兴县有漓渚铁矿,但产量不大。 浙江海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已开发建设有春晓油气田和平湖油气田,另有多个油气田正在开发建设中。
·生物资源
浙江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扬子鳄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兴县泗安镇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德清县下渚湖是珍惜鸟类朱鹮放养地。 浙江的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0.5%,在全国仅次于福建省63.1%,列第二。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濒危植物51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总数419种的12.2%。普陀鹅耳枥属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目前全世界野生的普陀鹅耳枥仅普陀山上一株。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浙江有人口4677万,列中国各省区第10位。2007年时,全省人口首次超过5000万。 人口自然增长方面,2000年人口普查时浙江省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30‰和4.17‰,在全国仅高于上海市和北京市,为各省中最低。低出生率使浙江人口一度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跌出全国人口十大省之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浙江省人口重新超过广西成为第10大省,乃是因为统计口径改为常住人口,而非人口自然增长的缘故。 在人口机械增长方面,西部、西南部等山地地区人口下降明显,沿海及主要市镇加速吸收省内外大量人口迁入。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等地为典型人口流入地区。衢州市和丽水市为典型净流出地区,总人口持续下降。舟山市的人口增长停滞。 浙江省各市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
区划名称 | 面积(公里²) | 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
浙江全省 | 105,390.95 | 50,600,000 | 46,593,398 |
杭州市 | 16,840.75 | 7,862,000 | 6,723,509 |
宁波市 | 9,695.51 | 6,895,000 | 5,645,582 |
温州市 | 12,255.77 | 7,901,000 | 7,645,748 |
嘉兴市 | 3,964.79 | 4,186,000 | 3,368,133 |
湖州市 | 5,818.44 | 2,800,000 | 2,577,970 |
绍兴市 | 8,255.73 | 4,581,000 | 4,362,407 |
金华市 | 10,941.22 | 5,100,000 | 4,591,943 |
衢州市 | 8,841.12 | 2,220,000 | 2,477,380 |
舟山市 | 1,378.00 | 1,035,000 | 966,923 |
台州市 | 10,083.39 | 5,734,000 | 5,693,931 |
丽水市 | 17,293.73 | 2,286,000 | 2,539,872 |
·民族
浙江主要的民族成分为汉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下同)有45,535,266,占全省人口的99.1%。少数民族总人口为39.97万。
畲族是浙江世居的少数民族,也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有170,993人,占全省人口的0.4%,省内少数民族人口的约43%。畲族人口在1万以上的县市依次为丽水市莲都区(19455人)、景宁畲族自治县(16144人)、苍南县(16133人)、泰顺县(13862人)和遂昌县(13658人)。若以占全县人口比例而言,则景宁畲族自治县10.55%最高,云和县8.6%次之。省内较大的畲族聚居区域,一是武义县、丽水市莲都区和松阳县交界的宣平溪流域(即1958年撤消前的原宣平县区域),二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鹤溪镇周围的低山区。 浙江省现设立有1个自治县和18个民族乡(镇),均为畲族区域自治。景宁畲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除畲族外,省内回族共有19609人,其中以苍南县和瑞安市最多,各有3000余人,有聚居村落。其它民族多由工作变动和婚姻等社会因素自全国其它地方迁来,没有明显聚居地。近年来,由于大量来自湖南、贵州等中国西南部各省的居民迁入浙江省工作经商,以至一些来自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甚至超过较早来到浙江的
回族。其中迁入人口在1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土家族(55310人,占浙江省人口的0.12%),
苗族(53418人,0.12%),
布依族(21457人,0.05%),
壮族(18998人,0.04%),
侗族(17906人,0.04%)。
·宗教
佛教、道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浙江,伊斯兰教在唐代,天主教在元代,基督教在鸦片战争后传入浙江。在浙江传播的还有摩尼教、白莲教、斋教等民间宗教。1949年后,由于宗教与无神论的冲突,宗教传播的力量式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省宗教活动有所回转。各宗教按各自的特点,开办神学院、佛学院等宗教院校,培养年轻的宗教教职人员,还兴办旅游、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1997年12月6日浙江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通过《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 道教对浙东学派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吴越国、两宋时代,浙江是全国佛教的中心,现存寺院中仍有不少是此时期兴建。浙东海域中的普陀山更是观音的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受佛教和道教影响而产生的斋教在浙江民间广为传播。 浙江的基督教在中国内地具有重要的地位,杭州是中国内地会创建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一站。2005年易地重建后的崇一堂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华人基督教教堂。直到1990年代,浙江都是中国基督教徒人数最多的省,此后才为河南省超过。1946年中国天主教实行圣统制后,建立浙江教省和5个主教区。目前温州地区和慈溪市是浙江省内基督教、天主教信徒最为集中的地区。 省内宗教院校有浙江神学院和普陀山神学院。
·语言
浙江人大部分属于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各方言的人口不少于全省人口的9成,学校通用汉语普通话。 浙江省是吴语分布面积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省份。浙江省使用吴语的人口约有4181万人。就浙江省来说,该省最主要的汉语方言也是吴语。浙江的吴语主要属北部太湖片,其小片划分如苏嘉湖小片(如嘉兴话、湖州话)、杭州小片(如杭州话)、临绍小片(如绍兴话)、甬江小片(如宁波话)、南部吴语如台州片(如台州话)、金衢片(如金华话、衢州话)、上丽片(如丽水话)、瓯江片(如温州话、平阳话)和宣州片(仅在临安市西部原昌北区使用)等区片,各方言之间有明显差异。吴语具有浊音完整,韵母单元音化明显,连读变调丰富,谓语大量后置等特征,使它在声母、韵母、声调、语法、词汇等方言都与中国北方方言完全不同。 省内同时还有部分人口的母语非吴语方言。其中闽南语是省内第二大方言,使用人口主要分布在平阳县西部、苍南县西部和南部、洞头县大部、玉环县的坎门以及长兴县部分地区,其使用人口约在100至200万。徽语是第三大方言,主要在在淳安县和建德市使用。泰顺县南部是使用东山蛮讲的人口。苍南县东部沿海平原上则聚居着20万左右使用蛮话的人口。全省还有部分客家人。 浙江的官话主要是外来移民后裔使用,其中长兴县周边有较多大陆河南和湖广移民后裔,为太平天国后填移,目前在家庭内部仍使用中原官话或下江官话。另外1949年,大批来自山东、河北等北方官话地区的人口的随解放军南下进驻浙江。改革开放以后,又有来自内地多个省份的移民迁入浙江。由于普通话教育的推行,普通话是目前的学校语言。同时在与省外不断交流中,形成了一种浙江官话,现今越剧的大部分唱词都采用这种语言。
文化
·民俗
浙江是中国保持传统文化较丰富的地区。绍兴大禹祭典是中国历代王朝的重要祀典之一,绵延不绝,保存完好。 五常龙舟胜会是余杭五常地区特有的端午民俗庆典活动。渔民开洋、谢洋节是象山县和岱山县渔民的重要传统仪式。 磐安赶茶场、浦江迎会、桐乡含山轧蚕花、德清扫蚕花地、绍兴水乡社戏是浙江民间以歌舞表演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俗事象。 景宁的畲族三月三是畲族民众的传统活动。具有典型浙江特色的民间信俗有象山石浦-富岗如意信俗、温州的汤和信俗等。在婚俗方面,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具有代表性。
·民间文学
浙江这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如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西施、
苏小小等的爱情美谈。
济公、杨乃武与小白菜、莫邪和干将、西湖传说、刘伯温传说、黄初平(黄大仙)、观音、徐文长等民间故事。
·传统戏剧和曲艺
浙江的戏剧艺术底蕴丰厚,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南戏的诞生地,南戏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戏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浙人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现存他的戏曲论著《闲情偶寄》词曲部,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以《长生殿》蜚声文坛的洪升是清代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浙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曲的发祥地。成立于1955年浙江昆剧团是当时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昆剧表演团体。次年改编演出的传统剧《十五贯》轰动全国,被时任总理周恩来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 发源于嵊县(今嵊州市)的越剧是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多个越剧流派的创立人系浙江艺人,如戚派的戚雅仙,尹派的尹桂芳等。其中尹派越剧被立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著名的专业越剧团体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 在越剧以外,绍剧艺术大师六龄童(章宗义)被誉为“中国南猴王”,其子六小龄童也是著名戏剧家。此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传统地方剧种还有西安高腔(衢州市)、松阳高腔、新昌调腔、宁海平调、台州乱弹、浦江乱弹、瓯剧、甬剧 、姚剧、绍剧和婺剧等以及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平阳木偶戏和单档布袋戏(平阳县、苍南县)。京剧在浙江并不流行,但浙江出现了著名海派京剧大师,“麒派”创立人周信芳(艺名麒麟童)。 在曲艺方面,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平湖调、兰溪摊簧、杭州摊簧、绍兴摊簧、绍兴莲花落、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词、杭州评话、绍兴词调、临海词调、四明南词、平湖钹子书、宁波走书(鄞州区、奉化市)、杭州独脚戏、金华道情(金华市、义乌市)、杭州武林调、绍兴宣卷和温州莲花(温州市、永嘉县)均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相声在浙江流行程度并没有滑稽戏高,不过浙人倪敏然对相声在台湾的推广贡献较大。
·传统音乐舞蹈和游艺
浙江的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兼有刚柔。浙派古琴、江南丝竹和平湖派琵琶代表江南柔美的特色。自明代中叶流行至今的浙东锣鼓则欢快愉悦,以一个乐队中运用十多件打击乐器著称,主要的代表是嵊州吹打和舟山锣鼓。 在民歌方面,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及吴歌的重要形式,舟山渔民号子是舟山各岛渔民、船工世代相传的海洋民间口头音乐。畲族民歌则是南部畲族居民的传统民歌。 浙江民间舞蹈和游艺项目也是形式多样,极具观赏性。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兰溪断头龙是中国传统龙舞的代表。临海黄沙狮子是浙江最有名的狮舞。余杭滚灯和海盐滚灯是中国传统滚灯的代表之作,余杭滚灯还是浙江省唯一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的节目。其它闻名遐迩的传统舞蹈还包括温岭大奏鼓、青田鱼灯舞、永康十八蝴蝶等。 在传统游艺与杂技项目中,永康和仙居的九狮图、杭州和东阳一带的翻九楼、绍兴的调吊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浓郁浙江特色的传统艺术。
·传统工艺美术和技艺
浙江的传统工艺美术相当发达。 成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最早的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和专业金石书画出版机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 在民间雕刻艺术中,有
青田石雕、宁波朱金漆木雕、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黄岩翻簧竹雕、临安鸡血石雕、永康锡雕。 仙居花灯和硖石灯彩是中国传统灯彩的重要代表。嵊州竹编、东阳竹编是中国竹编中的奇葩。 乐清细纹刻纸、浦江剪纸、乐清龙档、浦江麦秆剪贴、温州的瓯绣和瓯塑、温州和仙居彩石镶嵌、宁波骨木镶嵌亦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浙江是中国瓷器、宝剑、黄酒、文房四宝、丝绸、雨伞、檀香扇、漆器等的重要传统生产地之一,所以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生产技艺。
西湖龙井是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之一。陆羽在产生中国最早皇家茶园(长兴紫笋茶为中国第一种贡茶)的湖州完成了茶叶巨作《茶经》,浙江的茶道也传播到了国际。绍兴黄酒是中国酒类最古老的始祖,起源于绍兴,现绍兴黄酒已经有古越龙山、女儿红、会稽山等多个中国名牌。湖州湖笔为文房四宝之首。 浙江也是中国瓷器的重要产地,中国青瓷的发源地(德清窑),浙江的越窑、哥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具有重要地位。目前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有: 杭州: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杭州铜雕技艺、王星记扇、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杭州丝绸 湖州:湖笔制作技艺、湖州双林绫绢(湖丝)织造技艺、湖州竹制品编制技艺
嘉兴:蓝印花布技艺 绍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宁波:象山海盐晒制技艺
舟山: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温州: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 金华:婺州举岩的绿茶制作技艺、、金华火腿腌制技艺、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兰溪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武义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东阳卢宅营造技艺、东阳木雕技艺、浦江郑义门营造技艺 台州: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丽水:庆元县和泰顺县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铸造技艺等。
·饮食
浙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内部又分为杭州菜,宁绍菜,绍兴菜,温州菜四个大分类,自宋代以来饮食著作多为江浙文士所著,其代表菜也多与文化名人、风景名胜有关。浙菜以其浓郁的文化特色享誉海内外。浙菜凭借浙江丰富的物产食材选择及其广泛,菜品丰富,菜式精致,口感鲜美脆软、口味清爽滑嫩,菜式注重保留食材口感。因烹调方式不重用油烟,浙菜得以较好地保持食材的营养物质。 典型的浙菜菜谱有“西湖醋鱼”、“宋嫂鱼羹”、“东坡肉”、“龙井虾仁”、“奉化芋头”、“蜜汁火方”、“兰花春笋”、“宁式鳝丝”、“三丝敲鱼”、“虾子面筋”、“双味蝤蠓”、“新风鳗鲞”、“叫化童鸡”、“安吉竹林鸡”等。此外湖州的百鱼宴、宁波和舟山的海鲜、温州的山珍也很有特色。 浙江特色小吃有片儿川、吴山酥油饼、金华干菜酥饼、马蹄酥、缙云酥饼、遂昌蕃薯干、浦江米筛、永康麦饼、缙云烧饼、绍兴臭豆腐、咸哼豆、湖州手剥笋、定胜糕等。 浙江小吃名店有杭州的楼外楼、知味观、奎元馆,湖州的丁莲芳和诸老大,嘉兴的五芳斋等。
·浙江文化遗产
民间表演艺术类(36个)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教育
据“浙江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浙江率先在全国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2007年初中毕业学生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6.55%;到2007年拥有普通高校77所(含筹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 浙江省约在1995年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 2006年秋季开始,又免除杂费,25个经济欠发达县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经费由省财政全额转移支付。 2008年春季开始,浙江省人性化地免除符合入学条件的持非浙江省户籍人口的子女的义务教育借读费,非浙江省户籍学生在浙江读书和本地学生完全一样。符合入学条件是指需入学的学生能证明(1)在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2)其父母在浙江居住,并持有浙江省居住证。
浙江省大学(部分) 浙江大学: 教育部部属院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院校,部属重点高校 公安海警学院: 公安部部属院校
中国美术学院: 文化部部属院校 浙江工业大学: 省属重点高校
浙江师范大学: 省属重点高校
宁波大学: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工商大学: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理工大学: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温州医学院: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林学院: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中医药大学: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计量学院: 省属重点建设高校
经济
浙江省地处江南,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传统上盛产丝绸、茶叶、瓷器,自古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一直为较富庶地区,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居各省市之冠。 浙江是中国大陆各省、区当中经济发展最平衡,也是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全省GDP总量1978年位居全国第十二位,至1994年开始稳居第四位。1991年全省GDP总量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1万亿元,2008年突破2万亿元。 1979-2007年的29年,按绝对数比,2007年GDP总量为1978年的150.65倍。按不变价格测算(以同期全国平均物价水平为基准),GDP年平均增长率12.7%,增长速度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1978-2008年,除1983、1989和1990年3个年份以外,其余年份GDP年增幅高于10%,其中1978、1984、1985、1993和1994年5个年份GDP高于20%的增长率;GDP增幅最高年份为1993年,年增长率达到22.0%。 1985年人均GDP突破1千元,1997年突破1万元,2003年突破2万元,2006年突破3万元,2008年突破4万元。自1995年开始,浙江人均经济指标首次超过广东,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直辖市,成为中国最富裕省份。浙江省在经济上的总体实力不是最强的,但是平均水平最高,省内各地区之间发展较为平衡,落差较小。 2007年,全省GDP总量(最终核实数)达到18,638.3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4.5%,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8%。其中第一产业1,025.27亿元,占5.5%;第二产业 10,092.00亿元,占54.15%;第三产业7,521.09亿元,占40.35%;2007年GDP人均37,128元。根据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浙江省GDP总量达到21,48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浙江城市名片: 杭州 中国旅游休闲之都 浙江长兴-2008年国际花园城市D类金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第 一名 汽车万向节世界生产基地(萧山) 海宁中国皮革城(海宁) 宁波 中国模具城(余姚) 中国小机电之都(慈溪) 温州 中国皮革之都(平阳) 中国电器之都(柳市) 中国皮鞋之都 世界打火机、文具城 绍兴 世界轻纺交易中心(绍兴县) 中国黄酒之都 珍珠、领带之都(诸暨、嵊州) 金华 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 中国五金城(永康) 舟山 中国水产城 丽水 哥窑瓷器城(龙泉) 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庆元) 虾仁王国(温岭) 横店影视城(东阳)
交通
·公路

浙江公路交通
据统计,到2007年底,浙江全省公路总里程达99812公里,公路密度为98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14.5%。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763公里,位居全国第6位。舟山跨海大桥建成后,舟山也纳入全省高速网中。全省基本实现县县通。 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沪杭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杭千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等。 在国道方面,共有104国道、205国道、318国道、320国道、329国道和330国道共6条国道经过浙江省。省道有83条,编号从1至83。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位于境内(也是目前浙江的地标),连接杭州湾北岸的嘉兴和南岸的宁波。世界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舟山跨海大桥则通过大桥将舟山岛与大陆连接起来。
·铁路
目前浙江省内主要的铁路线有沪杭铁路、浙赣铁路、萧甬铁路、金温铁路、宣杭铁路、金千铁路和甬台温铁路。 到2006年10月时,铁路正线营运里程仅1212公里,每百万人铁路里程26.7公里,不足中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铁路运力不足使得浙江成为中国近来修建铁路最积极的省份,到2010年前,浙江省将建成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宁杭城际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杭甬段、沪湖嘉乍铁路和衢常铁路等。届时浙江大陆所有的地级市都将通铁路,宁波-绍兴-杭州段与金华西-杭州-嘉兴段均拥有运行250Km/h以上高速列车的能力。2006年9月成立的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是浙江省铁路建设投资的责任主体。 浙江是国内少数拥有私营铁路的省份。2005年杭州铁路分局撤消后,浙江的铁路直属上海铁路局负责。不过萧山-绍兴-宁波的萧甬铁路实际由萧甬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而金华-丽水-温州的金温铁路由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运营。 浙江省拥有杭州站,金华西站,温州站、宁波站、杭州东站、义乌站6个客运一等站,艮山门站,金华东站,宁波北站,乔司站,温州西站5个货运一等站。嘉兴站,绍兴站,丽水站,衢州站,湖州站,金华南站,余姚站,诸暨站,海宁站,萧山站,上虞站等客运二等站。杭州是全省铁路网的中心。金华西站是省内中南部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甬台温铁路和温福铁路通车后,温州也将成为浙江南部的铁路交通枢纽。
·水运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浙江是中国水运大省,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3年,浙江省水路货运量2.96亿吨,位居全国第一位。 海运方面,宁波舟山港是省内最大的贸易港口。2008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为仅次于上海港的全国货物吞吐量第二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则列全国第四(次与上海港、深圳港和广州港)。温州港也是全国性大港。其他重要海港还有海门港、鳌江港、瑞安港、乍浦港(即嘉兴港)等。 目前从大陆沿海的上海港、宁波港、温州港等地,都有专门班轮通往舟山群岛、洞头岛等各有人居住的大岛。舟山本岛与宁波大陆间还有一日数十班的汽渡,将这个中国唯一的海岛地级市与浙江大陆公路网连接。 内河方面,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体,杭嘉湖平原上内河交通甚为发达,系长湖申黄金水道的组成部分。嘉兴、湖州、德清、新市、嘉善等均为重要河港。2003年,浙江省内河航道总里程达 10539公里,大宗散装的煤炭、油料和建材石料几乎全是由水运完成的。2005年开始,浙江省港航局对内河航道建设投融资体制作出重大改革,在全国率先按照“自行贷款、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还贷”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内河航道,内河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随后,外资开始进入内河运输系统,批准的杭州、嘉兴、安吉三个集装箱码头项目中,外商均以大股东身份参与。 2007年,杭州开通了国内首条水上巴士系统。
·航空
目前省内共有民用机场7个,国内航班基本覆盖全国,国际航班主要飞往
日本、韩国、
中东、东南亚、
美国、
欧洲等地。 国际机场2个,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其中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 国内机场5个,即温州永强机场、义乌机场、台州路桥机场、舟山普陀山机场、衢州机场。 在浙江开展航空业务的有中航浙江航空公司等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浙江民营资本筹建的浙江钱塘航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准备进入市场,并着力打造浙江本土航空公司。 2006年4月起,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投入“直九”直升机,开通舟山群岛间的岛际飞行航线,是中国开通的首条直升机短途运营航线。
浙江旅游
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高。杭州自2000年后每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是“宣传杭州,展示杭州”的大型活动。
·重点风景名胜区

莫干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共有1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量之多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雁荡山于2005年2月1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地质公园。另外自1985年开始,由浙江省建设厅组织进行评审浙江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至今已经公布7批次。其中个别风景区在后来被升格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莫干山风景名胜区 南北湖风景名胜区 仙岩风景名胜区 方岩风景名胜区 石门洞风景名胜区 六洞山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泽雅风景名胜区 瑶溪风景名胜区 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 洞头风景名胜区 仙华山风景名胜区 江郎山风景名胜区 龙潭—大莱口风景名胜区 穿岩十九峰风景名胜区 岱山岛风景名胜区 天童—五龙潭风景名胜区 三衢石林风景名胜区 下渚湖风景名胜区 白露山—芝堰风景名胜区 景宁云中大漈风景名胜区 响石山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
浙江省共有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麂列岛海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中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1996年)和南麂列岛海洋生物圈保护区(1998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浙江省现有湿地公园5个: 杭州西溪湿地 丽水九龙湿地 德清下渚湖湿地(中国国家级湿地公园) 长兴仙山湖 诸暨白塔湖(省级湿地公园) 乐清市西门岛、嵊泗县马鞍列岛、舟山市普陀区中街山列岛先后被国家海洋局批准为海洋特别保护区。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文物保护
在文化旅游方面,浙江省有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和金华共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余姚、湖州、定海、东阳、嘉兴、兰溪、天台、松阳、瑞安和龙泉共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1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省内有131处文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京杭大运河的浙江段),512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已经撤销和归并的6处)。
·旅游节庆
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 中国国际钱江海宁观潮节 中国绍兴黄酒节 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 中国国际动漫节 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 中国开渔节
浙江名人
·哲学、思想界
王充、叶适、陈亮、朱之瑜、王守仁、黄宗羲、龚自珍、蔡元培、章炳麟、王国维、赵紫宸、张愚之、马寅初、
·政治、军事界
勾践、孙权、陈霸先、钱镠、刘基、方孝孺、于谦、严子陵、虞翻、朱然、方腊、孙坚、孙策、宗泽、方国珍、张煌言(张苍水)、葛云飞、张静江、陈其美、
汪精卫、蒋介石、陈诚、翁文灏、陈布雷、戴传贤、蒋经国、朱立伦、黄郛、蒋百里、周至柔、蒋鼎文、朱家骅、胡宗南、汤恩伯、邱清泉、俞大维、戴笠、毛人凤、陈仪、吴鼎昌、姜毅英、俞济时、褚民谊、罗家伦、雷震、钱复,胡为真、邵力子、乔石、尉健行、黄菊、周建人、钱壮飞、吴晗、韩正、陈良宇、俞正声、卢展工、吕祖善、谢旭人、汤寿潜、 孙宝琦、徐锡麟、沈家本、秋瑾、沈钧儒、陶成章、殷汝耕、马叙伦、董建华、范徐丽泰、曹其真
·文学界
谢灵运、
沈约、
虞世南、
贺知章、
骆宾王、
刘禹锡、
孟郊、
朱淑真、
周邦彦、
陆游、
张先、
陈亮、
吴文英、
罗隐、
袁枚、
凌濛初、鲁迅、茅盾、郁达夫、郑振铎、冯雪峰、夏衍、邵荃麟、艾青、丰子恺、徐志摩、吴晗、戴望舒、俞平伯、周作人、李叔同(弘一法师)、朱自清、柔石、殷夫、梁实秋、范文澜、苏雪林、张其昀、查良镛(金庸)、许晏骈(高阳)、余秋雨、余华、倪匡(卫斯理)、潘希真(琦君)、冯骥才、南怀瑾、麦家、赵宁、张抗抗、北岛
·科学技术界
欧冶子、魏伯阳、沈括、毕升、杨辉、李善兰、竺可桢、苏步青、陈省身、钱学森、钱三强、屠守锷、赵九章、吴自良、陈芳允、谈家桢、严济慈、吴文俊、黄昆 、闵恩泽、徐光宪、谷超豪、童第周、贝时璋、罗宗洛、路甬祥、徐匡迪、韩启德、潘云鹤、沈克非、沈宗瀚、沈君山父子
·商界
沈万三、叶澄衷、刘镛、张颂贤、庞云鏳、顾福昌、虞洽卿、黄楚九、袁履登 海外:张忠谋、张虔生、殷琪、翁明昌、翁大铭、董浩云、邵逸夫、包玉刚、曹光彪、董建成、王德辉、陈庭晔、吴光正、李达三、邱德根、安子介等。 大陆:杨元庆、马云、丁磊、陈天桥、李书福、郭广昌、鲁冠球、冯根生、徐冠巨、宗庆后、宋卫平、邱继宝、黄巧灵、王均瑶、王阳元、鲍岳桥、求伯军、任正非、沈国军、江南春、叶立培、周成建、楼忠福、吴鹰等。
·文娱界
张雨生、柯受良、洪金宝、周星驰、王力宏、王晶、张彻、蒋光超、谢晋、陈逸飞、陈道明、茅威涛、阮经天、张震、张国柱、周迅、王志文、汤唯、苗侨伟、林忆莲、何赛飞、邬倩倩、苏瑾、袁立、胡兵、俞飞鸿、徐怀钰、叶璇、包伟铭、包小松、包小柏、天心、钱琳等
·体育界
马晓春、
俞斌、楼云、罗雪娟、占旭刚、朱启南、周苏红、桑兰、孟关良、拉力赛车手徐浪,篮球国手郑武,国际象棋棋后许昱华,王贞治(世界本垒打王、日本职棒选手及总教练)、王皓(世界跆拳道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