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于1949年,是由中国电影家自愿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目前已有6000余名会员。中国影协会员都是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在国内外重要电影评奖中获奖的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摄影师、美术师、录音师、作曲家、评论家、事业家和教育家,以及电影发行放映、科研等方面的专家。曾使用过“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等名称,会址在北京。
简介
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其理事会和主席团。主席团驻会常务副主席受主席团委托对中国电影家协会日常工作负全责,由主席团任命的秘书长负责处理协会日常事务。中国电影家协会下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对外联络部、人事处等办事机构和中外电影研究、期刊编辑出版等业务部门,还有一个创建于1956年以出版电影专业书籍为主的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家协会就是通过这些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以及下属单位,积极组织广大电影工作者学习政治、学习专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举办中外电影展览和观摩活动,召开各种类型电影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大力做好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开展同世界各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电影界的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举办电影评奖和电影节,促进了中国电影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在全国电影工作者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大众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年鉴》、《世界电影动态》,以及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主办的《环球银幕》均为中国发行量较大或影响较广的电影期刊。
宗旨和任务
协会的宗旨和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民族电影工作者(包括台湾、港澳及海外华侨电影工作者),繁荣和发展中国的电影事业。它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电影创作,推动电影研究和评论,开展艺术、技术、事业等各项学术活动,并积极推进中外电影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
组织机构
中国电影家协会机关内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外联络部、大型活动部、人事处、机关党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处。事业单位编有:影视研究所、电影艺术杂志社、世界电影杂志社、电影年鉴杂志社、影视创作部、图文信息部、机关服务中心。
设有三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影协电影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中国影协青年电影工作者委员会、中国影协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
1985年底,协会在21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分会;在协会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世界电影学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等13个专业学会。
会员
凡从事电影艺术、技术、评论、教育、编译、出版、资料、企业管理、事业组织等著有成就的专业电影工作者,赞成本会章程、向本会书记处提出申请,并经审查批准,得为本会会员。
·权利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享受本会的福利待遇。
(三)订阅本会内部发行的刊物及资料。
(四)对本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
(五)可自由退会。
·义务
(一)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按期交纳会费。
(二)接受本会委托的各种任务。
(三)向本会反映人民群众对电影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主办刊物
《电影艺术》、《大众电影》、《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报》。协会于1962年创立了《大众电影》读者评选的电影百花奖。
工作和贡献
成功举办中国电影第25、26、27届金鸡奖评奖和第28、29、30届百花奖评选颁奖工作;举办第15-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自2003年第13届电影节始,先后有11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重视和加强理论评论工作。先后举办“谢铁骊从影五十年”、“蔡楚生百年诞辰”、“赵丹诞生九十周年”、“夏衍百年诞辰电影作品回顾展”等专题学术研讨活动;举办五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中国电影高峰论坛、两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本评选表彰活动;创办中国电影科技论坛;连续五年出版《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和《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受到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百余名艺术家深入边远山区、农村进行演出慰问采风活动;2009年启动中国电影“百县千村万场”电影放映活动,迄今已放映12000多场电影,赠送电影放映设备百余套。
不断延伸拓展服务领域,搭建新的服务平台。设立电影评论、电影文学创作、电影高新科技、青年电影、高校电影联盟、少数民族电影、动画电影等工作委员会和演员联谊会等专业委员会,引导广大电影工作者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