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草
橡胶草(学名:Taraxacum kok-saghyz)也称俄罗斯蒲公英,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新疆(伊宁)。生于河漫滩草甸、盐碱化草甸、农田水渠边。哈萨克斯坦及欧洲也有。其根含乳汁,可提取橡胶,用于制造一般橡胶制品。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蒲公英属 Taraxacum 种: 橡胶草 T. kok-saghyz
形态特征
橡胶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颈部披黑褐色残存叶基,其腋间有丰富的褐色皱曲毛。植株的地上部分是由20~50余的簇生叶片组成,平铺于地面成碟形。叶片介于披针形与倒卵形之间,长7~9cm,宽1.2~1.5cm,叶柄不显着。叶面光滑略为肉质化,颜色深绿,尖端钝圆,叶缘全缘或羽状缺刻或羽状分裂。
花葶1~3,高7~24om,长于叶,有时带紫红色,顶端被疏松的蛛丝状毛;头状花序直径25~30mm;总苞钟状,长8—11mm,总苞片浅绿色,先端常带紫红色,具较长而尖的角;外层总苞片披针状卵圆形至披针形,长4~5mm,宽1.5~2.0mm,伏贴,具白色膜质边缘,等宽或稍宽于内层总苞片;内层总苞片长为外层总苞片的1.5~2.5倍;舌状花黄色,花冠喉部及舌片下部的外面疏生短柔毛,舌片长约7mm,宽约1mm,基部简长约5mm,边缘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条纹,柱头黄色。瘦果淡褐色,长2.0~3.5mm,上部1/3~1/2有多数小刺,其余部分具小瘤状突起或无瘤状突起,喙基长1.0~1.8mm,喙长5~6mm。冠毛白色,长4~5mm。花果期5~7月。
产地分布
产我国新疆(伊宁)。生长于海拔700米至92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盐碱化草甸、河漫滩草甸及农田水渠边。在哈萨克斯坦及欧洲等地也有分布。
应用价值
蒲公英青橡胶草(T.kok—saghyzRodin)又称为俄国蒲公英,或者叫TKS,在我国通常称橡胶草;属于菊科莴苣族蒲公英属植物。和普通蒲公英非常相似,两者都有很多乳汁,但是橡胶草的根中含20%以上的橡胶(多年生的干重),而蒲公英完全没有橡胶。从橡胶草根部提取的橡胶,与巴西橡胶的结构和性能相似。橡胶草播种当年即可收获提取橡胶,产胶周期较短,是有发展前途的产胶植物。天然橡胶与钢铁、石油、煤炭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橡胶主要来自巴西橡胶树,此树原为野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出产的天然橡胶供应紧张,为了满足橡胶的需求,世界各国加快了对其他天然橡胶资源开展最初研究的步伐。人们开始在其他多种含胶植物中寻找可替代的资源,很多木本含胶植物虽也可制成Guayule,Castilloa,Manicoba和Mangabeira等胶,但周期长,草本的含胶植物首推橡胶草,从草根中提取出的胶称为俄罗斯蒲公英橡胶(RussianDandelionRubber),也称可克洒格孜(Koksaghyz)。此草可在寒冷的气候中生长。橡胶草首先于1931年在苏联被发现,由于战争及重工业发展的需求,处于温带和寒带的苏联为了缓解国内对橡胶的需求,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本国研究种植橡胶革,从中提取橡胶,以补充国内天然橡胶(来自巴西橡胶树)的不足。美国也曾在密尼苏他及密歇根等数州试行种植过橡胶草,并且还研究了多种本土生长的银胶菊、秋麒麟等含橡胶的草本植物。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轻工业部曾组织调查团前往新疆对发现的大面积野生橡胶草进行全面考查,并对胶的提取方法做过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内天然橡胶供应不足问题。后由于战争结束,天然橡胶价格回落,橡胶草的研发被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