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美草原猫,版权所有:Art Wolfe
南美草原猫 (Leopardus colocolo) 是一种
南美洲中西部
草原上的小型猫科动物,分布在
安第斯山两侧地区,共有两个亚种。南美草原猫体型较小,一般体长只有55-70厘米,体重3-7公斤。体毛颜色多为灰色,黄色和暗褐色,并有暗褐色的条纹,通常一胎两仔,平均寿命为9到16年。 关于南美草原猫在分类学上的位置恐怕处在争议中,有人在对博物馆90多个标本进行研究后,提议将它们放置在Lynchailurus属中,并分为三种(1994),即Lynchailurus pajeros(厄瓜多尔至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安第斯山脉附近);L.braccatus(巴西、巴拉圭、乌拉圭);L.colocolo(智利),当然这还需要对其DNA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才可验证。而按照传统分类法,南美草原猫则有7或8个亚种之分,本词条暂时采用8个亚种的分类法。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南美草原猫画作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猫科 Felidae 亚科:
猫亚科 Felinae 属: 虎猫属 Leopardus 种:
南美草原猫 L. colocolo
外形特征

南美草原猫,拍摄: Francisco Erize
南美草原猫的模样看起来就像是穿了厚厚的毛大衣的家猫。不过它们的体型还是比家猫大了些,体长约56-70cm。它们的四肢不长,却显得粗壮,尾巴大约不到身长的一半,像个毛绒绒的刷子。南美草原猫的头部较小,脸比较宽,吻部也相对较短。 它们长着一对漂亮的琥珀色大眼睛,在鼻子和眼睛周围往往还绘有一圈白毛。它们的耳形较尖,耳背呈暗色,不过通常在北部地区生活的草原猫才会跟大多数猫科动物似的,在耳朵背后‘画’个白点,南美草原猫的毛色多变,在安第斯山脉附近生活的草原猫毛发底色呈灰色,身上还披着略微偏红的斑点或斑纹。 在阿根廷,草原猫的毛发变长了,底色黄棕,斑纹也不那么明显;到了巴西,它们的毛色则偏红棕,尽管年幼时它们的身上还有深色的斑纹装饰,到了成年后,却仅能在四肢和腹部看见还未完全消褪的斑纹了。南美草原猫的背部有长长的鬃毛,据称长达7cm,当它们受到惊吓或者想惊吓对手的时候,就会把鬃毛竖起,有点像雄狮的样子。
地理分布

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南美草原猫
尽管被称作“草原猫”,但未必只在草原上生活。除了低地的雨林,它们在南美西南部的湿润森林、开阔林地、
沼泽、
灌木丛中都能安家落户,包括寒冷贫瘠的巴塔哥尼亚地区。 除了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它们最北到达了厄瓜多尔,再经过
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向东一直延伸到了巴西中西部的马托格罗索。 在乌拉圭,南美草原猫曾一度被宣布灭绝,不过那里或许还有少量幸存者继续顽强地生存。
生活习性
人类对南美草原猫的了解十分有限,据推测,它们应该以陆地生活为主,当然,如果围追堵截,它也会蹿到树上去。它们应该主要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陆生鸟类,例如
企鹅和企鹅蛋,当然还包括家禽。它们也会捕食
蜥蜴和比较大的昆虫。据说这些小家伙还能杀死体型较小的牲口,例如成年的
羊。
生长繁殖
圈养状态下,南美草原猫的繁殖季节大概在4月至7月间,母猫的孕期大约有80-85天,每次会产下1-3个小猫,寿命大约有16年,不过南美草原猫也行很强,似乎难以驯服。
种群现状
南美草原猫也是毛皮贸易的牺牲品,鉴于它们的数量日渐稀少,人类终于在1987年颁布法令,停止了草原猫的国际毛皮贸易。如今各地的南美草原猫境况不同,例如在秘鲁它们被列为“濒危”;在巴拉圭,它们被列入“稀有”,到了巴西,则情况不明。现在,除了巴西和厄瓜多尔没有相应法律予以保护外,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和巴拉圭都明令捕杀它们,而在秘鲁,对它们的狩猎也在管制当中。在CITES上,它们位于附录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