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
视网膜(retina)居于眼球壁的内层,是一层透明的薄膜。视网膜由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称为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由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遮光、散热以及再生和修复等作用。
视网膜就像一架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觉层是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第一神经元是视细胞层,专司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柱细胞。人的视网膜上共约有1.1~1.3 亿个柱细胞,有600~700万个锥细胞。柱细胞主要在离中心凹较远的视网膜上,而锥细胞则在中心凹处最多。第二层叫双节细胞,约有10到数百个视细胞通过双节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负责联络作用。第三层叫节细胞层,专管传导。
视信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神经冲动,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这样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图像。
视网膜是一层透明薄膜,因脉络膜和色素上皮细胞的关系,使眼底呈均匀的橘红色。后界位于视乳头周围,前界位于锯齿缘,其外面紧邻脉络膜,内面紧贴玻璃体。
组织学上视网膜分为10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这是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无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网膜是一层菲薄的但又非常复杂的结构,它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传递来自视网膜感受器冲动的神经纤维跨越视网膜表面,经由视神经到达出口。视网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匀的,在黄斑区,其分辨能力最强。
从光学观点出发,视网膜是眼光学系统的成像屏幕,它是一凹形的球面。
(2)弯曲的视网膜具有更广宽的视野
视网膜的疾病
②视网膜炎症。与脉络膜炎和视神经炎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③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
④视网膜变性及营养不良。具有遗传因素。
⑤视网膜肿瘤。其中以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多见。
视网膜的保护
·叶黄素及其作用:
1、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它是人类视觉最敏锐部位-视网膜黄斑的重要成份之一。 a、叶黄素是人类视网膜重要的营养成份,是帮助眼睛健康的关键抗氧化剂。
2、叶黄素通过过滤蓝光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保护眼睛免受蓝光和氧化影响,被称为“对眼睛发育重要的营养成分”。
a、叶黄素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保护视网膜免受氧化损害。
b、同时,它可以有效过滤蓝光,保护视网膜免受蓝光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