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
肖华(1916—1985),原名萧以僔,男,江西兴国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开国上将,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履历
1916年1月21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城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1年后,任红四军特务营政治委员,红十师第三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
1938年,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
1939年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行政公署主任,华北讨逆野战军政治委员。
1941年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抗战胜利后,任东满临时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
1947年后,任南满军区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共南满分局副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
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
1949年7月,任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率团参加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1950年1月回国后任空军政治委员。6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
1956年任解放军总干部部部长,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
1964年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5年7月恢复工作,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
1983年6月至1985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5年8月12日于北京病逝。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作品
《长征组歌》
肖华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过草地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肖华同志患肝炎到杭州疗养。他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经常夜不能寐,往往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奋笔疾书,写诗作词,激情和泪水湿透了纸背。
为了创作《长征组歌》,肖华同志在杭州西湖水畔的一座小楼里,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研读了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体重减轻了好多斤。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长征组歌》初稿,又反复征求意见,于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
1965年1至4月,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作曲家合作完成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谱曲。战友文工团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于1965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在北京上演,连演了三十多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970年,“一月风暴”骤起,肖华同志被“打倒”,《长征组歌》也被诬蔑。
1967年3月3日晚上,周总理出席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六千人的大会,他慷慨而激动地说:“肖华同志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着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会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呢?‘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是传神之笔嘛!《长征组歌》我都会唱,我们为什么不唱呢?……”他用《长征组歌》保护了肖华同志。
《铁流之歌》
这里汇集的是一个革命老战士从心底流出的诗和歌。诗言志,歌咏言。反映革命战争的诗歌在本诗集中有重要篇幅。这些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诗的感情充沛,描写抒情,都很真切,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此外,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铁流之歌》的又一个描写领域。肖华同志的诗歌奔放明快,充满激情。
此外肖华还创作有《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艰苦岁月》等。
侧记
抗日战场的娃娃司令
1938年8月,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推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冀鲁边。
肖华亲自赴惠民县城,与沈鸿烈谈判。沈鸿烈曾任奉军舰队司令和青岛市长,是个老奸巨猾的反共顽固派。他听说肖华不过是22岁的“娃娃司令”,十分轻视。肖华离城30里,沈鸿烈就派兵列阵示威,企图吓跑肖华。肖华进城后,他又避而不见,打算气走肖华。肖华胸有成竹,不见“长官”见群众,进城后立即散发《给惠民各界慰问信》,进医院慰问伤兵,到学校讲演,“娃娃司令”的风采令惠民各界倾倒。沈鸿烈慌忙安排会见,一番唇枪舌战后,达成了抗日协议。沈鸿烈也不得不对肖华连称钦佩。
鹿钟麟见势不妙,收买民团孙仲文进攻肖华。肖华把握战机,沉着应战,盐山一仗定乾坤,将其痛歼,斩断了鹿钟麟深向边区的魔爪。边区的其他民团和草莽,无不望风归附。一年后,肖华麾下的抗战武装达2万多人,建立了纵横15个县的抗日根据地。
东北解放战场屡败杜聿明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二个月,肖华率4个师经海路抢占辽东半岛,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6年四五月,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5个师,向驻守本溪的肖华部队进攻。肖华放弃本溪,收拢兵力,在鞍山反戈一击,歼敌一八四师主力,迫使其师长潘朔手下2700余人起义。毛主席致电肖华称赞:“鞍山战斗打得好!”同年10月,杜聿明集中8个师,再次同肖华较量,肖华选择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号称“千里驹”的整编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孤军冒进,设伏新开岭,将敌二十五师一举全歼,俘虏敌师长以下85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连续败在“娃娃司令”肖华手下的杜聿明气得以头撞墙。
人物评价
作为“红小鬼”的肖华,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战功赫赫;作为“神童”的肖华,才华横溢,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他先后出版诗集《长征组歌》、《铁流之歌》和回忆录《艰苦岁月》。《长征组歌》成功地再现了万里长征历史画卷,生动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历久不衰,享誉中外。同一个肖华,周总理叫他“红小鬼”,毛主席称他“好同志”,而林彪、江青一伙却畏之为“阎王”。 1985年8月12日,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肖华在弥留之际仍对身边的人喃喃地说:“这么多年,是党把我培养大的,可我为党和人民做的事太少、太少了……”前来医院看望他的胡耀邦俯在他耳边大声说:“你为党、为人民奋斗了几十年,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