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季花
月季花属蔷薇科,是一种低矮直立的落叶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
夏季开花,有红色,也有淡红色,偶尔还开出几朵白色。产于中国,久经栽培,供观赏。花、根和叶还有药用功能,活血祛瘀,拔毒消肿,主治月经不调。月季品种众多,目前已达两万种,名列世界
花卉前茅。 活血通经药。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未分级)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 目:蔷薇目 Rosales 科:
蔷薇科 Rosaceae 亚科:蔷薇亚科 Rosoideae 属:蔷薇属 Rosa 种:
月季 R. chinensis
概述
中文学名: 月季 拉丁学名: R. chinensis

月季花

月季花
别称: 月月红 长春花 二名法: Rosa chinensis 分布区域: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汉语拼音:yue ji 英文名:China Rose 归经:性甘,微温。入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消肿。 主治:月经不调、胸腹胀痈、瘰疬肿痛。
生存环境

月季花
现代月季为喜光植物,最适于栽培在光线充足、
空气流通、排水良好的
环境。白天最适温度为15~26℃,夜间为10~15℃。冬季低于5℃则进入休眠,相对湿度以75%~80%最为适宜。因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十分广泛,所以在印度及北非,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中国则几乎全国都可以栽培。
产地

月季花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 月季也是北京、天津、
大连、南昌、长治、
运城、常州、安庆、宿州、
宜昌、郑州、许昌、蚌埠、吉安、商无、焦作、平顶山、天水、淮安、泰州、阜阳、驻马店、三门峡、衡阳、鹰潭、淮南、
淮北、
青岛、潍坊、胶南市、芜湖、石家庄、邯郸、邢台、沧州、廊坊、商丘、漯河、
德阳市、淮阳县、信阳等市的市花 。其中南阳市石桥镇、莱州是“月季之乡”。
用药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亦不宜用。 用法用量:5-8克,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 特征:花朵呈圆球形,亦有散碎的花瓣。花大小约1.5-2cm,紫色或深红色花瓣多数呈长圆形,有纹理,中间灰黄色花蕊花萼绿色,先端裂为5片,下端膨大成长圆形的花托。质脆易破碎。微有清香气,味淡,微苦。以色紫红、半开放的药蕾、有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
化学成分

月季花
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鲜花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香茅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等。 油含壬醇、苯
甲醇、芳樟醇、乙酸苯乙酯。 此外,花含槲皮甙、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滑食子酸、红色素、黄色素、蜡质、β-
胡萝卜素等。
植物形态

月季花
1、花:花生于茎顶,单生或丛生。有单瓣、复瓣(半重瓣)和重瓣之别,花色丰富,花形多样。 2、果:月季的果实为球形或梨形,成熟前为绿色,成熟果实为橘红色。内含骨质瘦果(种子)5-13粒。 3、种子:月季种子的外层为果皮,果皮为内、外两层,外层为骨质层,很坚硬;内层为纤维层,纤维纵横交织,韧性很强。种皮为很薄的膜质层,紧包裹着胚。果皮和种皮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4、叶:叶互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枚,卵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多数品种叶面平滑有光泽(有的品种精糙无光),多数品种初展叶时为紫红色,后逐渐变绿。 5、茎:月季的初生茎紫红色,嫩茎绿色,老茎灰褐色;茎上生有尖而挺的刺,刺的疏密因品种而异。 6、根:月季根系的形态与繁殖方式有密切关系,实生苗具有明显的主根和强壮的侧根;用扦插繁殖的苗木,仅有侧根,滑有主根,而且侧根数量较少,生活力较差。
花语
白月季:寓意尊敬和崇高。在
日本,白
玫瑰(月季)像征父爱,是
父亲节的主要用花。白玫瑰蓓蕾还象征少女。在
美国,白色象征纯洁 。

月季花
红月季:纯洁的爱,热恋或热情可嘉、贞节等。人们多把它作为爱情的信物,爱的代名词,是
情人节首选
花卉。红月季蓓蕾代表可爱。美国人认为红色月季花象征爱、爱情和勇 气。 粉红月季:初恋。美国人认为淡粉色传递赞同或赞美的信息,粉色代表忧雅和高贵的风度,深粉色表示感谢。

月季花
橙黄色月季:富有青春气息、美丽。 绿白色月季:纯真、俭朴或赤子之心。 双色月季:矛盾或兴趣较多。 色月季:道歉,但在法国人看来是妒忌或不忠诚,美国则象征喜庆和快乐 。
品种介绍

月季花
依花色分:有白、绿、黄、粉、红、紫等色,以及复色或具条纹及斑点者。 依花型分:有花朵直径在10cm以上的大花品种,直径在10cm以下、5cm以上的中花品种和直径在5cm以下的小花品种及微型品种。 依植株形态分:有植株高大、直立挺拔的直立型和枝条柔软而长、依附它物生长的攀缘月季。 依着花情况分:在露地栽培从5月-10月经常不断开花、在温室栽培则四季可开的健花品种;有仅在春、秋两季开花的两季种;还有仅在
春季开一次花的一季种。 依品种发展渊源分:则可分为老式月季和现代月季两大类。 按园艺分类可分为九类:中国月季、微型月季、十姊妹型月季、多花型月季、特大多花型月季、单花大型月季、藤本月季、树型月季、野生型月季。其中十姊妹型最常见,一株可开花50多以上,香味淡雅,四季常开。单花大型,以花型巨大为特色,每朵花直径可达20厘米;花瓣丰满,色彩鲜艳,香味浓烈,最受人欢迎。 藤本月季:藤本月季花大而香,是名贵的观赏植物,可作为棚架和阳台绿化材料。 丰花月季:丛生性落叶灌木,花单瓣或重瓣,花繁密,3-25朵成花束状,花白色,花期长,春末至
秋季均开花。
品种演化
育种和品种演化:季育种和品种演化过程分为三个独立的时期,在这三个时期,育种方法相对不同,但以基因的变化为育种的主题,是共同的。三个时期划分如下: 1、早期(史前--1875年)

月季花
2、近代(1875--1967年) 3、现代(1967年-- ) 第一个时期,持续了约5千年时间,到1875年,孟德尔发表了他的著名的杂交遗传
规律,人们对月季的育种也发展为定向杂交育种。从那时起,大多数月季育种学家从孟德尔遗传规律或者是质量遗传的角度来考虑育种问题,而育种中的数量遗传或是加权遗传行为,在那时还鲜为人知或很少被应用。第一时期月季育种的轮廓如下: 1. 众多月季种类被收集起来,并且全部种植在一起。 2. 其中只有很少几个种对第二时期月季育种做出了贡献。 3.种内杂交是个
自然发生的过程。 4.新品种只来源于自然授粉 5.月季育种工作集中在西欧和美国。 6.自然进化趋势是从二倍体到四倍体。 7.形成原始的巨大的基因库。 8.驯化减少了基因资源。

月季花
9. 1875年以前的月季品种是被推测出来的。 第二个时期开始于定向技术的应用,结束于1967年。从1967年开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月季中开始应用。该时期持续了90年。 第三个时期,开始于1967年,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月季育种的开端:早期从事园艺工作的人们从野生月季里挑选出优良的种类,并把它们种植在一起,在史前的很早时期,就有几个月季种类或其中已驯化的几个品种种植在中国、
波斯、两河流域、埃及、希腊和意大利,这个时期要远远早于公元元年。在古代园艺里,对月季是进行种子繁殖还是无性繁殖不清楚,但是,在500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播种由自然授粉得到的种子,一大批新品种出现了。 品种的驯化和种内杂交杂种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一些不理想的原始类型被抛弃掉,无性繁殖技术得到了发展,驯化的进展加快了。通过旅行家的引入和品种更替,使园艺学家得到了新的基因资源(任何驯化种类,其基因变化很小)。早期的育种家知道将某一品种和其它品种种植在一起,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他们保留了不少母本和新品种产生的资料,使我们够确认一些品种的演化过程,但是,当时的育种学家,仍不清楚父本特性会通过授粉传给下一代。在那时,也有一些二倍体品种演化出四倍体品种来。现代月季的主要品种几乎都是四倍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开花的一些品种内,生活力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假如这个知识早被理解,可能会激起期育种学家从二倍体中定向培育四倍体新品种的兴趣。 原产中国的月季花对西欧新型月季品种的培育所起的作用比其它任何种月季都要重要。它给新品种带来了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的连续开花和灌丛现象。还有多花蔷薇,也是十分重要的亲本,它给月季带来伞形花序的特。 第二个时期,
生物分子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关于月季的科学研究不多,这种情况可以从过去的《植物育种》和《园艺学文摘》两种杂志中看出,在它们当中每年数以千计的文献里,很少有关于月季的文章。关于月季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分类细胞学、生理学、形态学、生长条件、变种和砧木研究上,育种研究的目标在于性状遗传、杂交育种程序的简化及提高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率,关于低耗能与抗病虫害品种的研究则较少,而且远远落后于果树。例如,几乎所有的育种工作是局限在大学或研究所里。 第二个时期,有二个重大发现。首先,连续开花,大花品种的育成,它是由皮内特在1900年育成的。它标志月季种间杂交定向育种的第一次成功。 第二个重大成果,是在1920年,古老矮壮品种的育成,“pompon de paris",在瑞士重新被发现这个新种类,现命名为R.roulettii Corre von,是现代一些微型月季的起源。 在第二个时期的初期,人们发现了月季的大量基因类型,面对众多的基因资源,第二个时期的育种家抓住了机会,一些亲本被选择保留,另一些被抛弃,杂交育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开始了室内杂交育种。 很多不同的原始亲本都可以互相杂交,结果是不同种类之间原本是清楚的界限消失了。 在20世纪30年代,月季被分为温室月季和露地月季。受到对二个种类品种需求的鼓励,育种学家开始选育适合各自特定环境的种类。今天,育种学家主要集中在第一个种类上,因为温室品种的品质是露地品种的3-5倍,使温室品种变得特别引人注目。由于品种间,一直仍有很丰实的基因资源,育种学家在二个种类的育种工作中,相当成功,渐渐地,一些适合温室生产的种类被繁育成了,它们包括一些小花中花和大花品种。 总体来讲,对温室月季和露地月季的选育,从方法上没有什么区别,谈到方法或是选育程序,育种学家更多的是用消极的方法,选择他们的实生苗。在选择过程中,大约99%的实生苗被淘汰,这种在每年数以万计的实生苗中严格选择的方法,持续了近100年,这势必导致基因的严重流失。更糟糕的是,几乎每个育种学家都选择同样的形状,因而应用了同样的选择标准。 在现代月季种群中,这些品种不但适应了温室环境,而且他们的习性还存在着异同点。同一花色的品种往往呈现出一致的花蕾外形,花型,花大小,花瓣数目以及同样的花枝长度和多刺性。外观品质提高了,但内在品质则不一定提高 (内在品质包括生活力,对低能环境的适应性,瓶插寿命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第二时期育出的月季品种内在品质表现相当差,因为内在品质不是育种目标,多被育种学家忽略。 关于外观品质,大多数育种学家认为,实生苗的一致性是他们努力工作的结果一一不管这个结果是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对月季来讲,需要有一些有限的种质资源才能把一些特殊性状传给后代,当亲本数很大时,这些特殊性状便融进了后代品种中,这是令育种家感到头痛的,因为这意味着一个新品种有好几个普通的祖先,这是人们所不希望的。他们抱怨说“实生苗种群量必须每年加大才能发现好的品种”,“发现优良品种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于造成月季这种情况的原因人们各抒己见,后来人们认为有很多因素共同起作用。 月季育种现代阶段:1967年,
英国人黑尔以藤本杂种茶香月季为试验材料,成功地从人体细胞里诱导出胚,表明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到月季育种中来了。从此人们开始了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育种,关键内容为:引入有利于改变内在品质的基因
传统文化地位

月季花
月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但新的考古发现,月季花是华夏先民北方系--相当于传说中的黄帝部族的图腾植物。 月季花现已是北京等市的市花。月季花会 5月1日至5月20日 每年这一时间,郑州都将举办月季花会。不仅有主办单位拿出的各色月季花,而且城中百姓也可以把自己家里培育多年的名品拿出来,届时满城皆花,公园、街巷处处都是美丽的鲜花,香气馥郁。
生长习性
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喜光,但过多强光直射又对花蕾发育不利,花瓣易焦枯,喜温暖,一般气温在22-25℃最为适宜,夏季高温对开花不利。 喜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风的环境,盛夏需适当遮荫。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昼15-26℃夜间10-15℃。较耐寒,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如夏季高温持续30℃以上,则多数品种开花减少,品质降低,进入半休状态。一般品种可耐15℃低温。要求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空气相对湿度宜75%~80%,但稍干、稍湿也可。有连续开花的特性。
植物栽培
1、花期控制 科学修剪:合理修剪是月季花期控制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月季植株综合长势进行修剪。月季花枝上的芽有两种类型,花下1至5叶处,枝条上部芽是尖的,发出的花枝短,约有6至9叶,现蕾早,通常15至18天,花朵小。枝条中部芽(花下6至9叶处)为圆形,圆芽发出的花枝长,约有13至16叶,现蕾时间较长,通常25天左右,花朵大;枝条基部芽眼是平的,芽活性低,发枝慢,易发徒长枝,花枝现蕾时间更长,通常30天以上。由此可见,月季芽的异质性决定了花枝抽生的时间、现蕾的时间以及开花时间。了解花芽的习性,才能准确做好花期控制。一般情况下,月季从新芽萌发到开花需要45天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栽月季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保证连续开花的情况下,让其在8月8日至24日多开花,开好花。以下方法供参考:6月20日左右,将地栽月季全部残花和部分已盛开的花枝按50%比例修剪,剪到花枝中部成熟部位的圆形芽位置,其开花观赏期约为8月1日至15日;在6月30日左右将全部残花和全部盛开后花枝按上述方法修剪,其开花观赏期约为8月10日至25日;6月30日以后随时修剪残花,使其自然开花。盆栽月季和切花月季计算好用花日期,在用花前45天左右,进行全面枝条修剪。 肥水管理: 在上述各种情况修剪中,要结合植株长势,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当植株修剪后,新一代芽不萌发时,用0.2%尿素每5、6天叶面喷肥一次,可促进新芽萌发;如植株生长快,新枝迅速生长,超出计划范围时,控制供水可延缓生长。控水过程中,以枝叶萎蔫后,及时喷水,1小时内恢复为临界。水是植物体内各种酶的载体,水供应不足,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变慢,因而植株生长变慢。如新枝现蕾比计划晚,此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每5、6天叶面喷肥一次,花蕾迅速生长。月季花期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体内营养,水分供应要充足。
2、栽培技术 繁殖:大多采用扦插繁殖法,亦可分株、压条繁殖。扦插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或秋季的梗枝扦插为宜,夏季的绿枝扦插要注意水的管理和温度的控制。否则不易生根,冬季扦插一般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如露地扦插要注意增加保湿措施。其以播种繁殖者,用于有性杂交育种。对于少数难以生根的名种,则用嫁接繁殖,其砧木以野蔷薇为宜。嫁接是繁殖月季时最广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嫁接属无性繁殖范畴,它是将两个植物体部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并像一株植物一样继续生长下去。嫁接组合中,上面的部位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部分叫做砧木。有些月季品种数量少,花色动人,而自根苗根系较弱,生长极为缓慢,利用强健的砧木进行嫁接使得这些月季品种生长强健,抗病性增强。嫁接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原品种的各种性状,遗传性和稳定性极强。通过实践观察,嫁接后经过生长发育形成的植株从嫁接之日起至开出第一朵花,最快的只需23天,个别株还可提前1至2天开花,大部分嫁接株通常约需40至45天开花。由此可见嫁接与扦插相比,嫁接可将开花时间提前。

月季花
管理:月季移植在11月至翌年3月之间进行,移植的同时可进行修剪,先剪去密枝、枯枝,再剪去老弱枝,留2--3个向外生长的芽,以便向四面展开;适当剪短特别强壮的枝条,以加强弱枝的长势,夏季新枝生长过密时,要进行疏剪,每批花谢后,及时将与残花连接的枝条上部剪去,不使其结子消耗养料,保留中下部充实的枝条,促进早发新枝再度开花。月季喜需在开花前重施基花后追施速效性氮肥以壮苗催花,月季对水要求严格,不能过湿过干,过干则枯,过湿则伤根落叶。 月季主要虫害有蚜虫、卷叶蛾、刺蛾等,防治主要用1000--1200倍乐果或水胺硫磷等农药防治。 繁殖以嫁接,扦插为主,播种及组织培养等为辅。常用的嫁接砧木有:野蔷薇、粉团蔷薇、'白玉棠'(蔷薇)等。露地栽种月季,应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处所,除重施基肥外,生长季节还应加施追肥。修剪是一项重要作业,除以休眠期修剪外,生长期还应注意摘芽、剪除残花枝和砧木萌蘖温室栽培主要以供应切花为生产目的,常按30cm×30cm株行距栽植,夜间保持15~17℃,白天21~25℃。月季盆栽,可供室内观赏。其栽培管理要领是:盆土疏松,盆径适当、干湿适中,薄肥勤施,摘花修枝,防治病虫,每年换盆。
3、主要病害 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 白粉病: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 叶枯病:多数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 防治以上病害除加强肥水管理外,冬天应剪掉病枝病叶,清除地下落叶,减少初侵来源,发病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
4、采切保鲜 月季应在温度低、湿度大时采切。月季采切过早、往往采切后花朵不易正常开放。一般是在开花前1天~2天采切。采切的时间与品种有关,通常有4片~6片花瓣已松开花蕾时,即可采切。有时发现,采切后的月季切花,花蕾还没绽开,就过早地垂头了,这种情况主要是蕾期采切过早,花萼还紧包着花蕾。最好在萼片同花瓣成90°时切取。剪切时枝条要有5个节间踞或更长一些的长度,但在枝条上至少要有两个芽。切下1小时后,插入水中吸水,然后按长度分级,10枝一束捆好,用玻璃纸包装。月季切花保鲜期短,不耐长途运输。采切后的月季如果不上市出售,应立即入低温库贮藏,贮藏的温度为1℃~2℃,最好是插入水中进行湿贮。湿贮的水质很重要,pH值低,对月季切花有利。注意不要把叶子也插入水中。盛花容器中的促鲜剂是由硫代硫酸银和硫酸铝组成的混合液。通常月季所有的瓶插保鲜液称为康乃尔配方液。若要克服月季弯颈现象,可在保鲜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60×10E-6的醋酸钴。外加乙氨-甲酰磷铵可阻止红月季切花烂变及早萎。
盆栽技术

月季花
①上盆 是指新育成的小苗或地栽月季发芽前由大棵起苗开始用盆栽植。用粗沙或水培的小苗以及地栽裸根苗上盆,宜用素沙壤土栽植一段时间,待根系生长壮实再用加肥培养土并垫上底肥倒大一号盆栽培。用培养土扦插的小苗或地栽带土坨的小盆,可用普通培养土栽植上盆时,新盆先用水沤透,旧盆洗刷干净,根据盆子大小分别在盆底垫1厘米至3厘米厚粗沙作排水层。然后比照棵子大小填一部分土。裸根上盆的,盆中心堆成小丘,左手把植株放正扶直,右手填土,随填土随向上轻提苗,使根条呈45o下垂。栽好后把土墩实,根丛带土上盆的也要把根须理顺植株栽正。小苗上盆一般不拘时间,培育成活即应及时上盆以防徒长变弱。地栽大棵上盆必须在入冬落叶之后或早春发芽之前的休眠期进行,否则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树势减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复壮。上盆时用土要求湿润松散,上盆后暂不浇透水,注意遮荫避风,这样不仅可促进断伤根须迅速愈合,并易复壮旺长。
②倒盆 根据植株生长态势和发展的需要从小盆整坨脱出,栽到大盆中,包括从素土栽植过度到培养土中。倒盆一般不拘时间,如春季上2号盆栽的小苗,生长旺盛的,到7 月至8月间又可倒到九号筒盆。植株再大的还可倒到更大一号的花盆栽植,脱盆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挟往植株茎部,手掌紧贴土面,左手托住盆底翻过盆来。小苗的用手轻捶盆边,大盆的双手托盆在硬处轻磕盆沿,即可整坨脱出植株。原盆土事先应找好水,脱盆时不可过干过湿,倒盆用培养土栽植,先把整坨表层土(宝盖儿)及下部排水层去掉,再把根坨外围盘绕的须根稍加疏开理顺,轻手操作不可散坨,随即放在盆中,加入20克至60克蹄片作基肥,填土墩实倒盆后即可继续正常养护。
③ 换盆 盆栽二年已发展成型的各类月季为保持植株生长旺盛,株姿匀称,每年落叶之后发芽之前结合修剪,更换盆土,加施底肥。换盆一般仍用原规格的花盆,不再加大号码。冬季入土窖中封闭保存的,整坨脱盆后锼根,先把根坨表层盖及底部排水层去掉,再把根坨外围盘绕过密的须根剪掉,注意检查剔除朽根及根瘤,保留护根土不可散坨,总的取消的旧盆土不超过1/2,然后入冷窖假植,来春用新土盆栽。冬季放在冷室或薄膜阳畦内的,即可换新土栽入原盆,操作要点与倒盆相同。换盆后浇一次透水,即可入冷室或阳畦养护。 水肥 盆栽月季生长期应适时浇水找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高温干燥时节宜向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保持枝清新,寒冷时节宜向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保持枝清新,寒冷时节控水,但也不能盆土干透。施肥应根 据不同品种的喜肥习性和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需要,以及气温、光照和长势强弱,适时适量施用基肥或追肥。
修剪技巧
及时剪除月季残花才能使其集中养分,保持植株强壮及开花不衰。如不及时去掉残花,紧靠残花下的几个腋芽往往会萌发,

月季花
形成弱枝。这些小枝既消耗养分又破坏株形,即使能开花,也大多是畸形或较差的小花。另外,除了要采收种子的花,绝不能让残花结子。 第一批花开后,中等枝条应中截,枝条上保留3至4个芽;弱枝重截,留芽1至2个;强枝轻剪,留芽5个,适当抑制生长。第二次修剪要轻,只在残花下第二片叶的上面下剪,保留第二片叶的腋芽,这是一个在生长和发育上都具有最佳优势的芽,并处于全株的优势地位,剪除此芽会影响下次花期、花朵质量以及植物的长势。 立秋后花后修剪(第三批花)采用中截,每个枝条留3至4个芽。为照顾株形平衡,也可退至上批开花的枝条上下剪。要剪除重叠枝、交叉枝、过密枝、徒长枝等,以利通风透光和株形匀称。 同时,月季的花后修剪还应结合控制花期进行。国庆节应用的月季,可于花前45天修剪,中截留芽3至4个,以后每枝上抽发2个小枝。剪后加强肥水,注意防涝和白粉病,9月下旬花朵陆续开放。 另外,通过修剪可使聚花月季提前或推后花期。对此类月季采取轻剪能保留较多成熟的枝条,使植株提前两周开花;重剪能使植株发出秋天开花的壮枝,使秋花延后两周。因此可从整体考虑,对植株采用不同的修剪,提早或延长花期。
月季药用价值
月季花又叫月月红、月月花。它不仅是花期绵长、芬芳色艳的观赏花卉,而且是一味妇科良药。中医认为,月季味甘、性温,入肝经,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功效。由于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临床报道
妇女出现闭经或月经稀薄、色淡而量少、小腹痛,兼有精神不畅和大便燥结等,或在月经期出现上述症状,用胜春汤治疗效果好。胜春汤的药物组成有:月季花10g、
当归10g、
丹参10g、
白芍10g,加红糖适量,清水煎服。其汤味香甜,无难咽之苦,每次月经前3~5天服3剂,每次加
鸡蛋一个同煮,其效可靠,不愧是调经、理气、活血的妙剂。 月季花与代代花合用,更是治疗气血不和引起月经病的良方。用月季花、代代花各15g,煎水服。月季花重活血,代代花偏于行气。二药为伍,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其调经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甚好。主治妇女肝气不舒、气血失调、经脉瘀阻不畅,以致月经不调、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甚或恶心、呕吐等症。 对妇科常见病,民间用月季花单方、验方也很有效。比如:鲜月季花20g开水泡服,可治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月季根30g,鸡冠花、益母草各15g,煎水煮蛋吃,能治痛经;月经过多、白带多,用月季花(或根)15g水煎服或炖猪肉食;月季花10g、大枣12g同煎,汤成后加适量蜂蜜服用,此方又香又甜,不像是药,对经期潮热很有效。此外,女性常用月季花瓣泡水当茶饮,或加入其他健美茶中冲饮,还可活血美容,使人青春长驻。
月季药用选方
月季的花、根、叶均可供药用。性温味甘,有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的功用。临床上用其花较多,因其花具有畅血、行气、止痛的功用,凡肝郁气滞、经脉阻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拘挛性腹痛等症,用此药均可获得理想效果。1、月季花 治月经不调或痛经:月季花10克,
益母草30克,用水煎服;或月季花、益母草各9克,
当归、
川芎各6克,用水煎服。 治肺虚咳嗽咯血:月季花合冰糖炖服,连服有效。 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月季花制干研末,每次服3克,用酒冲服。2、月季花叶 主要功用为活血消肿。 治瘰疬未破:月季花鲜叶捣烂敷于患处(花赤可)。 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月季花嫩叶捣烂敷患处。3、月季花根 治疗痛经:月季花根30克,
鸡冠花30克,益母草9克,煎水炖蛋吃。 治赤白带下:月季花根20克,用水煎服。 治疗遗精:月季花根30克,
芍药根10克,百合15克,用水煎服。
月季食用文化
1、月季花茶
月季花茶
采集:夏、秋采收半开放的花朵,晾干,或用微火烘干,收贮于瓷缸内备用。以紫红色、半开放的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预治妇女月经不调或痛经。
2、月季花冰糖饮 原料:鲜月季花10 g,冰糖25 g。 操作:将月季花淋洗后摘瓣,撕成条块置于铝锅内,放入冰糖,加足量水,盖上盖,水开后煨炖20分钟,停火待温热时连花带汤分3次服用。 特点:治肺虚咳嗽咯血,连服有效,预治血粘度偏高。
3、干月季花白酒饮 操作:将鲜月季花淋洗后摘瓣,晾干,再用微火烘干后研成末,以低度白酒冲饮。 特点: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脚膝肿痛,预防和治疗血粘度偏高。

酥炸月季花
4、酥炸月季花 在鸡蛋清、蛋黄中加入糖、
牛奶,搅匀后抖入面粉、油,盐及发酵粉,轻搅成面浆;蛋白用筷子搅打至起泡后对入面浆。花瓣加糖渍半小时,和入面浆。汤勺舀面浆于五成热的油中炸酥。 用法:作早晚餐或点心食。
5、月季花粥
月季花粥
1.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
桂圆肉切成末。 3.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将粳米、桂圆肉末放入,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成粥,放入
蜂蜜、月季花,搅拌均匀,即可盛起食用。
6、月季花的做法tips 1.每与
益母草、
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配伍,治疗月经不调、血瘀经闭方。 2.或与
香附、丹参等活血行气之品同用,治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方。 3.凡跌打瘀血肿痛者,常与地鳖虫配伍,治外伤肿痛方。 4.凡瘰疬未破者,可与沉香,芫花同用。
7、月季花汤
月季花汤
主料:月季花50克 辅料:冰糖30克
黄酒10克 月季花汤做法: 1.将月季花洗净,加水15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 2.去渣取汁,加冰糖及黄酒适量. 健康提示 1. 行气活血. 2. 适用于气滞血瘀、闭经、痛经等. 3. 月季花活血调经,消肿止痛.对痛经、闭经、疗毒疖肿有疗效. 4. 但其性温,破气,血热、气虚者不宜饮用. 月季花汤营养分析 冰糖:冰糖有生津润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咽降浊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肺燥咳嗽、哮喘、口干烦渴、咽... 黄酒:黄酒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并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机酸和多种
维生素等,是烹调中不可缺少的主要...
月季花诗词鉴赏
《司直巡官司无绪移到玫瑰花》(唐)徐夤

月季花
芳菲移自越一台,最以蔷薇好并栽。 稼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 春成锦绣吹折同,天染琼瑶日照开。 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月季》(宋)苏轼 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月季花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宋)苏辙 客背在芳丛,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斤斧,害意肯留泋。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木不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匝。 窥墙数柚实,隔层看椰叶。 葱茜独此苗,愍愍待其活。 及春见开数,三嗅何忍折。
月季与玫瑰的区别

月季花

玫瑰
1、月季叶少,3-5片,而玫瑰5-9片。 2、月季刺少,
玫瑰刺多。 3、月季叶泛亮光,玫瑰叶无亮光。 4、月季花较大,颜色多样;玫瑰花较小,一般为粉红色。第二种玫瑰花稍大,但呈扁平盘形,容易与月季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