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
历史
·萧道成建齐
萧道成是刘宋将领,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萧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进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了禁卫军,督五州军事。此时刘宋政权内斗激烈,萧道成逐渐掌握大权。公元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继位。萧道成被封齐王。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刘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刘准禅让,刘宋灭亡,南齐建立。
萧道成崇尚节俭,反对奢糜,并以身作则,将宫殿、御用仪仗等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挂饰等统统取消。高帝萧道成在位时经常吊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可见他的提倡节俭与身体力行。齐高帝提倡节俭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他也与北魏和好,维护边境安定。这使得新生的南齐政权迅速走向轨道。
·萧赜时期
482年,齐高帝萧道成去世,由长子萧赜继位,即齐武帝。当时,庶族地主为了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政府的黄籍上注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改成免役免税的士族。刘宋以来,这种改注籍状,诈入仕流的庶族地主很多。萧道成在继位的第二年(480年),专门设立校籍官和置令史,负责清查户籍。齐武帝登基后,继续其父的政策。那些被认为有假的户籍,都须退还本地,称为“却籍”。核查出本应服役纳赋而户籍上造假的,便恢复原来的户籍,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这个政策虽然增加了赋税,却严重伤害了庶族地主的利益。
公元485年富阳唐寓之为此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最终,在490年,齐武帝被迫妥协,宣布“却籍”无效,对因为“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注的原状。
尽管如此,齐武帝依然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基本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崇尚节俭,并且与北魏保持边界和平,使得南齐的国力大幅增强。
·昏君萧昭业
齐武帝在登基时,就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但萧长懋在齐武帝在位期间就去世了,齐武帝只好选择皇太孙萧昭业作为继承人。493年,齐武帝去世,萧昭业继位。为武帝发丧之日,萧昭业刚刚送葬车出端门,就推说自己有病不能前去墓地。回宫后,马上召集乐工大奏胡曲表演歌舞,喇叭胡琴,声彻内外。萧昭业登基后,赏赐自己的亲信,一次赏赐就百数十万。每次看见宫中财宝,就自言自语:“我从前想你们一个也难得,看我今天怎么用你们!”他刚继位时,御库中总共有钱八亿万之巨,金银布帛不可胜数。萧昭业继位不到一年,已经挥霍大半,都赏赐给得意的左右、宫人。甚至打碎宫中宝物作为娱乐。他爱好斗鸡,甚至花数千钱来买斗鸡。
萧昭业贪图享受,不问政事。辅政大臣萧鸾多次劝谏,萧昭业就是不听,还打算铲除萧鸾。近卫军首领萧谌、萧坦之看到萧昭业日渐昏暴,都依附萧鸾,准备发动政变罢黜他。494年,萧鸾带兵入宫,诛杀萧昭业。萧鸾以太后的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迎立其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不到四个月,萧鸾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萧鸾自立为帝,史称齐明帝。
·齐明帝时期
齐明帝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在武帝去世时受命辅佐萧昭业。在通过政变手段上台之后,为避免历史重演,他遂大肆诛杀齐高帝、齐武帝子孙以防后患。他性情阴险,对外崇尚节俭,在自己宫中却奢侈如故。他崇信道术,每次出行都要占卜吉凶。向南出行则宣称是向西行,向东出行则宣称是向北行。萧鸾晚年病重,对外却一直隐瞒病情,直到萧鸾特地下诏向官府征求银鱼以为药剂,外界才知道萧鸾患病。498年,萧鸾去世,由其子萧宝卷继承。
·灭亡
萧宝卷继承皇位后,很快就显出他的残暴本性。他刚即位便杀害顾命大臣右仆射江佑、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领军将军刘喧等人。萧宝卷性格讷涩,很少说话,不喜欢跟大臣接触,常常出宫闲逛,每次出游都一定要拆毁民居、驱逐居民,闹得民不聊生。后宫失火被焚,他就新造仙华、神仙、玉寿三座豪华宫殿。他又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宠妃潘氏行走其上,称为“步步生莲花”。面对这种局面,始安王萧遥光、太尉王敬和将军崔慧景连续发起三次兵变,试图推翻萧宝卷,但都被平定。萧宝卷因此更加放纵,派人毒杀平叛最力的尚书令萧懿,萧懿之弟萧衍遂起兵攻打建康。公元501年,萧衍攻陷建康,萧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萧衍将其降为东昏侯。
萧衍改立萧宝融为帝,即齐和帝。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萧衍改国号为梁,南齐灭亡。
南齐君主列表
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世时间 | 年号 | 在位时间 |
— | 宣帝(齐太祖追崇) | 384年—447年 | — | — | |
齐太祖 | 高帝 | 427年—482年 | 479年—482年 | ||
齐世祖 | 武帝 | 440年—493年 | 482年—493年 | ||
齐世宗(萧昭业追崇) | 文帝 | 458年—493年 | — | — | |
— | 郁林王 | 473年—494年 | 493年—494年 | ||
— | 海陵恭王 | 480年—494年 | 494年 | ||
— | 景帝(南齐高宗追崇) | 萧道生 | — | — | — |
齐高宗 | 明帝 | 452年—498年 | 494年—497年 | ||
498年 | |||||
— | 炀帝东昏侯 | 483年—501年 | 499年—500年 | ||
— | 和帝 | 488年—502年 | 501年—502年 |